作者:九邊
之前分享了本書關于持續(xù)學習與培養(yǎng)長期習慣,今天繼續(xù)分享關于跨越階層與運氣的內容。
三、如何向上跨越階層
我們經常說社會殘酷,但是如果把視野擴散到全社會,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事實: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努力過,也沒主動過,更沒有主動做過艱難的決定,只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擺布,過一天算一天。所謂的“努力”,是“主動出擊”,克服恐懼,迎接挑戰(zhàn)。處處被動被生活蹂躪,那叫“辛苦”。 在這個背景下,你只要稍微努力下,瞬間就可以超過70%的人,而且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動。
有些人總喜歡說,我沒有天分,父母也不行,怎么跟那些拼父母的人競爭? 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因為你從來也不需要跟他們競爭,怎么理解呢?因為你還沒到那個高度。你得先進入社會的前0.01%,你才可能直接面對跟他們的競爭。等到進了群體的前0.01%,就開始拼父母,拼智商、長相之類了,往往是好幾代人的積累在競爭,是否能更進一步,那個大可以不必關心,該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也決定不了。
總結下就是:
一、大部分人又懶又笨,超越他們并不難。?
二、你并不需要做第一,也不需要做第二,你甚至不需要跟他們競爭。只要超過絕大部分又懶又笨的人,你就可以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迭代改進。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認識自己。人想進步,最難的地方,就是隨時想放棄,為什么想放棄呢?因為看不到進展,不知道自己在進步。而人不管干什么正經事都有個慢啟動過程,也就是一開始沒什么效果,比如背單詞,你費盡千辛萬苦,背了五千個單詞,基本不會有什么用,等到了八千個,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但是60%的人“死”在了起跑線上,剩下30%“死”在了“臨界線”之前,只有不到10%的人能突破那條線,拿到回報,等你有了一萬多個詞匯量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能聽懂美劇在說什么了。
要理解事物發(fā)展內在邏輯,要學會“不計后果”地去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著回報,看不到回報就迅速懈怠了。人不斷向上突破,就是克服基因里固有缺陷的過程。
其次作為一個普通人,不要想天賦問題,因為以絕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沒有要到拼天賦的地步。你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是:
一、現(xiàn)在是慢啟動階段,要什么自行車??
二、數量都不夠,要什么效果?
一定要區(qū)分開哪些東西有長線價值,哪些東西的長線價值是自己的。大家平時也要留意一下,看看哪些事是有長線收益的,多做有長線收益的事。比如很多人把業(yè)余時間都投入看垃圾電視劇,這個長線收益就是負的,經常看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你對人生比較迷茫,沒有找到方法論,可以用笨辦法,相信兩件事:?
第一,重復就是力量。?
第二,數量堆死質量。
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天天做,隨著數量的積累,在某個時間點上復利法則突然就出現(xiàn)效果了。復利法則:規(guī)模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涌現(xiàn)出完全超乎想象的東西。很多新模式都是依賴規(guī)模(知識、財富等)才能做的。
四、多嘗試,運氣才會靠近
除了前面提到的負熵流,?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內卷化,它指一種社會(文化模式)某一發(fā)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之后,這種形式便停滯不前,難以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xiàn)象,從而把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狀態(tài)上,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
比如,一個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很早就輟學,然后進入社會當小工,他只有體力可以出賣,閑暇時間也被游戲和抖音擠占了。他想學習點新東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圍人的支持,而且他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學習,這就是一種“低層次循環(huán)”,日復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再如,一個京滬的白領,天天早上出門,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過了一些年才發(fā)現(xiàn),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職加薪,本質都是教育和年齡的紅利,等到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迅速進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解決內卷化陷阱的問題就是注入外界的資源。對一個人而言,教育是一個人的貴人,是解決一個人內卷化陷阱問題的最好的外界資源。?其次是多試錯會帶來運氣。
首先,幾乎所有有成就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最關鍵的一步,都是靠運氣走出去的。對一個人而言,勤奮和智力學識都是基礎,能不能實現(xiàn)躍遷,主要靠運氣。但是有成就的人是不會跟你說的,因為說了也沒用,畢竟運氣沒法復制,也沒法學習。
運氣既然這么重要,具體怎么操作呢?其實沒有特別的辦法,你要多嘗試不同的事情,才能獲得更多的運氣。如果你每天按時搬磚,其余時間玩抖音,你也很難獲得運氣。
在能承受的范圍內多嘗試,多去面對不確定性。你只有買了彩票才會中獎,你只有去尋寶才有可能碰到寶。比如年輕的時候,不要怕苦,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多嘗試,畢竟一線城市變化多、機會多。運氣和變化是一對孿生兄弟。這就跟進化似的,進化始于自身的基因突變和環(huán)境的變化,所以不要太害怕變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確定性。
五、為什么三十五歲以后為什么難以被很多單位歡迎了?
人們年輕的時候心無旁騖,專心研究技術,經常通宵達旦專研一個小小的技術細節(jié)。但是等到了一定年齡,一個人的瑣事就會越來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體檢,后天開始懷疑人生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希望多陪孩子、老婆、父母。?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注意力和精力就跟不上了,很多人的身體狀態(tài)實在太差,自然干什么都有心無力。
1、三十五歲以后的人技術能力早就停滯了,或者說畢業(yè)五年后技術進步并不明顯;
2、激情開始消退;?
3、工資非常高,性價比極差;?
4、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能輕松找到可替代的人;?
5、絕大部分人沒法成為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
6、小公司學不到核心競爭力,大公司不會讓你不可或缺。
很多人從一開始心態(tài)就不對,準備給企業(yè)奮斗一生,然后讓企業(yè)養(yǎng)活自己,這種心態(tài)很容易一廂情愿,要時時刻刻都記住,企業(yè)雇用你就是為了和你交換價值。如果某一天你無法提供價值,那么你就會被企業(yè)解雇。
人都得邁出去那一步,不然總給自己畫圈,覺得自己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實唯一讓人恐懼的是恐懼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怕再跳了。
在三十五歲以前,你所選的職業(yè)最好所需求的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遷移性的特點的,一定要避免你的技術是為某家企業(yè)量身定做的;要有職業(yè)的危機感,能夠看懂行業(yè)的趨勢。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好好鍛煉身體。首先,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一定提前鍛煉起來,到了三十五歲才不會產生懈怠的狀態(tài)。如果你不那么懈怠,可能就不會在三十五歲被拋到人才市場上了,或者如果發(fā)生了什么事,也有心力去重新開始。
其次,要主動提前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不確定性。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確定性,運氣才能開始出現(xiàn)。運氣和奮斗是個人進步的兩個輪子,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是獨輪車。你天天按部就班,運氣很難發(fā)揮作用。確保不賠錢的前提下,折騰點事,讓運氣幫你賺錢。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船沉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跳船,不要等著跟它一起沉。我怎么知道船要沉了?其實你是知道的,只是不愿意接受。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問題,需要的是果斷操作,然而絕大部分人心中恐懼,怕面對不確定性,所以一直在等,等著好事自然而然地發(fā)生,這種心態(tài)需要調整。
>>>>>>>>>>>>>>>>>>>>>>>>>>>>>>>>>>>>>>>>>>>>>>>>>>>>>>>>>>>
>>>>>>>>>>>>>>>>>>>>>>>>>>>>>>>>>>>>>>>>>>>>>>>>>>>>>>>>>>>>
? Honey_Jane 原創(chuàng),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