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介紹
基本概念HTTP:在Web應用中,服務器把網頁傳給瀏覽器,實際上就是把網頁的HTML代碼發送給瀏覽器,讓瀏覽器顯示出來。而瀏覽器和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協議是HTTP。
HTTP協議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的縮寫,是用于從萬維網(WWW:World Wide Web )服務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送協議。
工作原理:HTTP協議工作于客戶端-服務端,瀏覽器作為HTTP客戶端通過URL(統一資源定位符)向HTTP服務端發送請求,服務器接收到請求后,向客戶端發送響應信息。
三大特點:1.無連接 2.靈活快速 3.無狀態
消息結構客戶端請求消息:由請求行、請求頭部、空行、請求數據組成。
2.知識剖析
1.get與post的區別首先我們要知道GET和POST都是HTTP定義的和服務器互交的不同方法。
1.語義上的不同:GET:獲取指定URL上的資源,是讀操作。
POST:向指定資源“追加/添加”數據。
2.對于“安全”所代表的設定。根據HTTP規范,GET用于信息獲取,而且應該是安全的和冪等的。所謂的安全意味著該操作用于獲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換句話說,GET 請求一般不應產生副作用。就是說,它僅僅是獲取資源信息,就像數據庫查詢一樣,不會修改,增加數據,不會影響資源的狀態。這里安全的含義僅僅是指是非修改信息。冪等意味著對同一URL的多個請求應該返回同樣的結果。
根據HTTP規范,POST表示可能修改變服務器上的資源的請求。對于傳遞過程來說,指的是提交的數據不會直接在地址欄看見。
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這里所說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個概念。上面“安全”的含義僅僅是不作數據修改,而這里安全的含義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義,比如:通過GET提交數據,用戶名和密碼將明文出現在URL上,因為:
(1)登錄頁面有可能被瀏覽器緩存
(2)其他人查看瀏覽器的歷史紀錄,那么別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賬號和密碼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數據還可能會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擊。
3.請求數據方法不同:GET請求的數據會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數據放置在HTTP協議頭中),以?分割URL和傳輸數據,參數之間以&相連,如:
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E5%A5%BD
如果數據是英文字母/數字,原樣發送,如果是空格,轉換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則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為該符號以16進制表示的ASCII。HTTP協議沒有對get和post做長度的限制,但是瀏覽器會對url長度做限制最多1024字節,所以get方法傳遞數據受限制。
POST把提交的數據則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體中。如:name1=value1&name2=value2
4.GET是冪等的,POST是非冪等的先介紹下冪等的概念:如果一個操作沒有副作用,或者多次操作對資源產生的副作用相同,我們就說這個操作是冪等的。
get方法用戶獲取資源,沒有副作用,所以是冪等的;post用于創建資源,是有副作用的,且副作用不同,所以post不是冪等的。(兩次相同的POST請求會在服務器端創建兩份資源,它們具有不同的URI)
上圖是在W3C上找到的答案.
因為POST請求的協議并沒有規定數據必須使用什么編碼方式,而數據發送出去,還要服務器解析成功才行。服務器則通常根據請求頭里的Content-Type字段來獲知消息是以什么方式編碼,再以對應方式解析。而有的接口服務器則不能解析某些編碼方式的數據。因此需要對Content-Type進行設置。
2.application json 與form表單的區別?application/json 這個 Content-Type 作為響應頭大家肯定不陌生。實際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它作為請求頭,用來告訴服務端消息主體是序列化后的 JSON 字符串。 由于 JSON 規范的流行,除了低版本 IE 之外的各大瀏覽器都原生支持 JSON.stringify, 服務端語言也都有處理 JSON 的函數,使用 JSON 不會遇上什么麻煩。angular中默認的就是這個格式。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 POST 提交數據的方式了。瀏覽器的原生 form 表單,如果不設置 enctype 屬性, 那么最終就會以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數據。請求的時候,首先,Content-Type 被指定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其次,提交的數據按照 key1=val1&key2=val2 的方式進行編碼,key 和 val 都進行了 URL 轉碼。 大部分服務端語言都對這種方式有很好的支持。
3.常見問題GET和POST使用環境
4.解決方案應該符合語義的使用;即獲取數據使用GET,增加數據使用POST.
當請求無副作用時(如進行搜索),便可使用GET方法;當請求有副作用時(如添加數據行),則用POST方法。
5.編碼實戰參考任務代碼
6.擴展思考被提問get和post如何唬倒面試官
普通回答:GET在瀏覽器回退時是無害的,而POST會再次提交請求。
GET產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GET請求會被瀏覽器主動cache,而POST不會,除非手動設置。
GET請求只能進行url編碼,而POST支持多種編碼方式。
GET請求參數會被完整保留在瀏覽器歷史記錄里,而POST中的參數不會被保留。
GET請求在URL中傳送的參數是有長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對參數的數據類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沒有限制。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為參數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來傳遞敏感信息。
GET參數通過URL傳遞,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清新回答:GET和POST是什么?HTTP協議中的兩種發送請求的方法。
HTTP是什么?HTTP是基于TCP/IP的關于數據如何在萬維網中如何通信的協議。
HTTP的底層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層也是TCP/IP,也就是說,GET/POST都是TCP鏈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樣一樣的。你要給GET加上request body,給POST帶上url參數,技術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GET產生一個TCP數據包;POST產生兩個TCP數據包。
對于GET方式的請求,瀏覽器會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發送出去,服務器響應200(返回數據); 而對于POST,瀏覽器先發送header,服務器響應100 continue,瀏覽器再發送data,服務器響應200 ok(返回數據)。
7.參考文獻參考一:理解本真的REST架構風格
參考二:W3C
參考三:99%的人理解錯 HTTP 中 GET 與 POST 的區別
8.更多討論
Q:還有哪些其他的提交表頭的方法?
A:multipart/form-data,這又是一個常見的 POST 數據提交的方式。我們使用表單上傳文件時,必須讓 form 的 enctyped 等于這個值。
text/xml它是一種使用 HTTP 作為傳輸協議,XML 作為編碼方式的遠程調用規范
Q:get和post的安全性?
A:Get提交,將要提交的內容方法哦URL后邊使用?進行連接。這種提交方式可能讓一些用戶看到一些保密信息,比如用戶名,密碼等信息。帶來的一定的安全隱患。而post提交方式,是將請求的信息放到數據報中(請求體),其他人職能看到URL的信息,而不能看到別的信息。從而提高了安全性,這就是我們最通常的認識偶然看到了一篇博客,里邊提到get方式也是安全的。因為我們提交的敏感信息,一般都是進行不可逆加密的!所以得到了頁沒有什么。他們安全性我們只考慮了用戶而沒有考慮服務器,post方式提交的數據的長度不受限制,所以黑客可以向服務器提交大量的數據,致使服務器忙于處理這些數據,而無暇處理用戶的正常請求,到處服務器癱瘓!當我們使用get 提交的時候,不要提交一些敏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