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愛好,也或許是從小那片山林的熏陶,也或許是對綠色生命的敬畏,我自小就喜歡花花草草,也喜歡跟著母親在菜地里種植。那時候村里人口充沛,除了大片的竹林,然而,可以用來種植的菜地卻是不多。
?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就一塊菜地,大概半畝左右,每次我種上的蔬菜,還喜歡做上記號,跟母親的劃清界限。或許是太喜歡的緣故,我總是喜歡每天傍晚就去澆水。哪知道植物也分喜陰、喜陽的,喜水、耐干的,那些小苗長期被我“溺愛”的結(jié)果是全部爛了根去,反而是旁邊母親的種植,忙得幾天不招呼一下,居然長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讓我郁悶的想哭鼻子。
? ?雖然母親不識字,也不懂得植物學,可是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觀察出了她自己一套的經(jīng)驗,把菜園子照樣照料的枝繁葉茂、茁壯成長。
? ?回到家賭氣也不理母親,一個人在那慪氣。
? ?好脾氣的母親,嘆口氣說,頓頓讓你死喝水,你肚子會不會撐破?
? ?是啊,任何愛和看似美好東西,如果不根據(jù)對方的需求和規(guī)律,一味強制的給予只會適得其反。大概養(yǎng)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 ?雖然,我讀的書比母親幾輩子讀的書都多,然而,除了種植菜園,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道路上,我自認也沒有母親做得好。母親,有耐心有愛心有毅力,對我和我哥都有深刻的影響。即使不能教我們1234,ABCD,可依然激發(fā)我們學習的內(nèi)生動力,讓我們一路在學習的道路上自由奔跑。
? ? ? ?而我或許是遺傳了父親急躁的脾氣,對孩子經(jīng)常沒有耐心,又自以為讀的書比較多,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對孩子指手畫腳的時候多,反而養(yǎng)成了孩子磨蹭、依賴、沒動力的毛病。
? ? 所以,養(yǎng)育孩子和種植菜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吧,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尊重孩子的發(fā)育節(jié)氣,不溺愛,不放棄,相信孩子,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