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無為有的背后是大有;
2.一燈可照千年暗,一智可解萬年愚;
3.道是本質,是規律,道雖無形,卻可以產生無限的能量;
4.知識不等于智慧,但知識可以生發智慧,能解決問題的是智慧;
5.如磐走珠,既有框架和整體性,又能靈活變化;
6.用有形應對有形,難度會很大;
7.12歲之前孩子的認知和空間基本是由父母決定的;
8.家長們內心都認為品格重要,實際行為上卻是學習重要;
9.不能以延長學習時間作為檢驗學習效果的判斷;
10.“不立文字”不是不要文字,而是不要拘泥于文字;
11.不同時代的人對時代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人的生活不能脫離于時代;
12.找不到工作不是社會競爭的結果,而是自身獨特性不夠;
13.手機是時代發展帶來的便利性工具,不要對手機懷有偏見;
14.看一個人順眼的時候,他做什么都覺得順眼,反之亦然,這就是偏見;
15.教育要讓孩子有價值感和成就感,讓孩子承擔責任;
16.學習動力不足是根上的源頭能量不夠;
17.當做好最壞結果都能接受的心理準備的時候,看到的就都是美好;
18.當結果不好時,調整自己的念頭,多看美好;
19.隨順眾生,自然而然;
20.到一線去面對并解決問題,“工作現場有神靈”;
21.痛苦和災難也有價值;
22.親密關系中要更多關注對方的內心和需求;
23.大悲生大愿,大愿生大行,大行生大智;
2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多尊重,少干預;
25.人品和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學歷可以證明過往的優秀,但不能證明未來的成果;
26.要從人生的角度去看教育,而不是高考的角度;
27.覺知外在,回歸內心,感悟智慧,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