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走到院子里,驚喜地第一次見到了小伙伴提起的常常在家找不到的變色龍兄妹。
雖然滿心想見識這兩只磨人的小家伙,但我向來怕冷血的動物,比如蛇,哦,我很后悔打出這個字,畢竟,我連看到字!都!能!豎!起!汗!毛!來!想象中我是不可能會喜歡變色龍的。只是出于好奇,它得變得多么像才能讓朋友總是滿屋子找不到它們。每每想象那個畫面,就覺得特逗比特有趣。
只是沒想到,看到的是兩只變色龍baby,還嫩的很吶!因此出乎意料得覺得它們萌萌噠,甚至我想伸出手摸摸還怕嚇著它們。(竟然不是它們嚇到我!)
我搬了個小凳子在那瞅著,它們在綠色的藤蔓上一行一頓地爬行著,漸漸的讓自己的膚色和葉子的嫩綠接近。估計因為小,所以變色沒有那么快也沒那么像。原來,這些小家伙也跟咱人類一樣,因為太年輕,變色能力尚未爐火純青哈。
那假如成年的變色龍呢?是不是就如同成年的人類一樣,有著非一般的社會適應(yīng)性?我以為,成年人類的適應(yīng)力堪稱全宇宙最最強大的了,所有物種無出其右。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場合和人際環(huán)境里,總能憑借耳目做出迅敏的判斷,并用恰當?shù)乇磉_反饋,假如情商高些,那就更是厲害了。完全符合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嘛。人類應(yīng)該是水準最高級的變色龍。我們變換著著裝容貌,變換著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變換著行為的模式,甚至變換著思維的方式和角度,我們通過各種變變變,以期與這社會建立起緊密的連接,并巧妙地占用資源,以至于能夠站到尖尖上或者至少不被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所淘汰出局。所以我們把自己融于社會背景當中,別說別人了,甚至連自己也常常很難找到自己!就像變色龍有個中文名叫“避役”,既有利于隱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獵物。看,跟人類的生存法則多么像。適者生存嘛,無可厚非。
然而我錯了。人家變色龍變色才不只是為了偽裝自己!變色,一方面是為了躲避天敵,而另一個重要作用則是為了傳情達意。比如,“為了顯示自己對領(lǐng)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雄性變色龍對向侵犯領(lǐng)地的同類示威,體色也相應(yīng)地呈現(xiàn)出明亮色;當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時,雌性變色龍會表示拒絕,隨之體色會變得暗淡,且顯現(xiàn)出閃動的紅色斑點;此外,當變色龍意欲挑起爭端、發(fā)動攻擊時,體色會變得很暗。”(來自度娘)
人家一冷血小動物,都懂得通過變化體色去最真實痛快地表達自我,而我們一部分常常會高級變變變到找不著自己的人類,豈不是連這小小的冷血動物都不如?我們?yōu)榱诉m應(yīng)社會、適應(yīng)周邊環(huán)境,常常把自己的真實面貌隱藏起來,成為一條變色龍,融于背景中,這固然是件好事(于生存而言),然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會開始關(guān)注人性,企求更高層次的心理滿足,那么,變色龍的功能反而成了我們與真我隔絕的壁壘,以至于常常忘記自己是誰而陷入迷茫困頓與痛苦中。
所以啊,不如好好向變色龍學(xué)學(xué)吧,該的時候還是得給點顏色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