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是從《圣經》中創世紀中所訴的故事中得來的。英國詩人彌爾頓有作品《失樂園》,揭示了人的原罪與墮落。
撒旦,因為反抗上帝被打入地獄,卻毫不屈服,為復仇尋至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誘,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識樹上的果子。最終,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失去了樂園,但是得到了自由。
渡邊淳一是日本著名的情愛小說大師。他的作品中多是關于愛與性的關系問題,他寫的愛與性不是彼此分離的,而是愛與性的一致。
這本書中講述的是兩個中年男女的婚外戀。他們有各自的家庭,因偶遇相識,然后開始了一段熾熱執著的戀情。他們既厭倦家庭又留戀家庭,在這種矛盾中選擇一起殉情,這也許是他們的愛達到了極致的境界。
書中的情愛描寫還是相當多的,想當初看《挪威的森林》的時候,對書中的大場面還是接受不了的,看了幾眼就會羞紅了臉。現在,書讀的多了,對這些也就見怪不怪了,我們不要帶著品味小黃書的有色眼鏡去看待這些作品,應該透過這些“情與肉”之間的對立統一去感受愛情的真諦。
前幾天看了一個節目,說是日本的女生大多數的都會同時處幾個對象。有的人在去廟里祈福的時候會期盼自己的自己的家人不“浮気”(出軌)。不像中國的傳統的穩定婚姻家庭觀,他們更追求一種愛情的自由。正因為這樣,日本的離婚率非常高。
拋去書中的情色部分不談(挺多的……大部分掃一眼就過去了),書中的女主人公的丈夫得知妻子出軌,既沒有憤怒,也沒有說要離婚,反而說要以婚姻桎梏永遠的束縛住她。而相反地,男主人公久木的妻子二話沒說就簽了字,這么干脆的態度讓久木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
人在代表社會倫理道德的無愛婚姻和代表自由本能之人性之欲的婚外戀情中何去何從。這是所有人在婚姻中都值得深思的問題。是應該不再將就,還是寧濫勿缺?
兩人愛得熱烈,在世俗之間太多的東西有牽絆,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死亡。
活著不易,死了更不易。兩人既然一心求死,就要選擇自己死后的形狀能夠如自己所愿。考慮許久,想過各種方法和后果,最終選擇服毒自殺。并精心地測算好尸體僵硬的時間,以確保兩人能在緊緊相擁,兩體交合的狀態下死亡。
為什么兩個人要在愛情如此熾熱的情況下選擇死亡?
凜子和久木的愛情純真而且慘烈,引人深思。這種想法或許有些變態,但是很浪漫。做著最瑰麗的夢,在愛的巔峰時刻死去,這場愛情的單程之旅,他們可以一起圓滿的完成。
他們給家人都留下了一句話,“請原諒他們最后的任性。”自殺是最大的孽。還有什么罪過比這種放逐自己生命更大的呢?可是他們選擇了這種方式,為的是能夠保留住自己愛情的最熱烈之處。執著于現在,只有現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現在才是一切。愛情在最美的時刻綻放,同時也在最美的時刻冰封。永遠也不會忘記。
有很多這樣的情人選擇愛到濃烈處殉情。我還很喜歡一個很浪漫的場景:兩個人在大雪紛飛之際相約殉情。找一個空曠的田野,一起躺下。緊緊相擁,彼此看著對方最美麗的容顏,封存這一時段最美的回憶。然后等待著大雪覆蓋住他們的身體,就像生命從未在這世界上存在過,今生的一切罪惡也都會被掩埋。這樣的場景想想也是很浪漫的,但是也只是想想。
愛到極致也許真的會忘了一切,忘記世俗,只想和心愛的人一起赴這場靈魂之約。
然而,我沒有這種覺悟。
從前、現在直到未來,
我都不會有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