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昨天一下午的課卻又不想聽,翻翻手機,看到之前保存的一部電子書《我們仨》一直沒有機會讀,倒不如趁此機會看一看。想不到,這一打開,就停不下來了。兩節(jié)課,除了中間出去打水,提防著老師點名叫人回答問題,我是一點沒浪費,狼吞虎咽般過了一遍這本書。下課了,還剩一點尾巴,走到食堂打了飯菜,邊吃邊看,一碗鴨血粉絲湯吃完了,我的書也看完了。

其實我看書很不科學,只管看情節(jié),糙得很,有的書看了一遍也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看《我們仨》到一小半的時候,想起來實在不能這樣,滄海一粟,我不能看完一本書什么都留不下啊。我看的是電子書,也不好做筆記,況且不喜歡看到什么就寫下來,太慢了,打斷思路,很不暢快,正好ipad在身邊,我就兩頭開工,手機上看,看到精彩處,就記錄到iPad里,反正我打字快,不干擾閱讀。這樣粗略讀完一本書,也就完成一篇文檔,回去整理整理,也是一份很好的讀書筆記嘛。

我這個人,一向淚點低,有時候平平常常幾個字也要惹得自己紅了眼眶,那天在教室里看這本書,忍眼淚忍得著實辛苦。看到照片,心疼;看到錢媛孩童時童真的話語,心軟得一塌糊涂;看到古驛道失散了,心慌。這些都是能讓我流淚的片段,可惜身處嘈雜的人群中,不敢肆意。

世上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生離痛苦,死別更是難以接受。 媽媽跟我說過,父母是隔在自己和死神之間的一座大山,父母走了,自己也就半截身子進黃土了。我從來不敢想關(guān)于這個話題,我希望它遠遠的,不要來。

可是我又怕,天有不測風云,萬一我出了什么意外,父母人到中年忽而失去獨女又要怎么辦呢?前兩個月,我忽然腰疼的厲害,人站在那里,一瞬間刺痛擊中腰椎,就疼得幾乎站不起來,勉強掙扎挪到宿舍床上,之后連動都動不得。一個人躺在床上,疼痛過后,是無盡的恐懼。我要是忽然癱了,半身不遂之類的病癥,要怎么辦呢?難不成還要兩鬢泛白的父母來照顧我么?他們又要多生多少哀愁,流多少淚?這樣一想,我又堅強起來,起身去往校醫(yī)院。

人漸大了,渴望離開巢到遠處去,所以離開父母異鄉(xiāng)求學也不是特別難過的事情,每次媽媽開車送我到車站,在停車場門口讓我下車,走進檢票口。我想看著她掉頭,她想看著走進車站。一人一車遙遙對望,最后我又揮揮手,轉(zhuǎn)身去檢票。

我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可沒這么灑脫。五六歲的時候,父母外出工作,留我在家和爺爺奶奶。那時我還和他們睡一張床,擠在他們中間。每逢他們要離開的前一晚,我總是黎明就醒來,把臉捂在枕頭里哭,抽抽嗒嗒哭濕了小半塊枕頭,媽媽醒來問我怎么了,我拖著鼻音說,我舍不得你們。再舍不得,也還是得走。那天下著大雪,爸爸媽媽用力抱了抱我,轉(zhuǎn)身離開。爺爺奶奶拉著我,不讓我追。我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可我哭得越響,媽媽走得越快,最后我只記得漫天的大雪,和她的背影。

大學里生活豐富,每天從早忙到晚,總忘記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想起來時已是深夜,他們定是已經(jīng)入睡,也不敢再打擾。爸爸總為這個說我是個沒良心的,不要爸爸了。每次打電話,總要哄上好久。電話里,說不到幾句,媽媽就讓我去忙,不打擾我了。可我有什么好忙的呢,就是想你們呀。

在食堂吃飯,賣的一種餅,像極了高中時候媽媽常攤給我吃的早點;

圖書館門口在展覽盆景,花花草草茂盛又可愛,媽媽向來喜歡這些,拍了發(fā)到微信群里;

走在路上聞到濃烈的桂花香,想到媽媽常折一小支放到車窗玻璃前,滿室芬芳。

可我知道,我有多想他們,他們就更加倍地想我。從前他們出去工作留我在家,現(xiàn)在我外出求學,留他們在家。我在大學里每天認識新朋友,多姿多彩,無暇分身;他們在家里面對空蕩蕩的房子,再也不用早起送我上學,晚上守著接我回家了,這多出來的大段辰光要做什么呢。

思念爸爸媽媽的時候,總想飛奔到他們身邊,緊緊抱住媽媽,握著爸爸的手。

本來想寫一寫看完《我們仨》的一些感觸的,可是寫著寫著,就不受自己控制了,我不再是我,只是個代筆者,搬運工。

我是心中有火的女子,期待你的路過。 ?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