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配置原則
街頭綠地的植物景觀設計同樣應該遵循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和比例五大原則:
1.1 統一的原則:也稱變化與統一或多樣與統一的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于繁雜的色彩會引起心煩意亂,無所適從,但平鋪直敘,沒有變化,又會單調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
運用重復的方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如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植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植同種,同齡花灌木,這種精確的重復最有統一感。
1.2 調和的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
色彩構圖中紅、黃、藍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兩原色混合成的間色組成互補色,從而產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熱的對比色。它們并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題,烘托氣氛。如紅色與綠色為互補色,黃色與紫色為互補色,藍色和橙色為互補色。
1.3 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植時的一種布局方法。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配植,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如色彩濃重、體量龐大、數量繁多、質地粗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簡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植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
1.4韻律和節奏的原則: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園林綠化構圖的韻律與節奏方式很多,常見的有:簡單的韻律;交替韻律;起伏曲折韻律;擬態韻律等。云棲竹徑,兩旁為參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楓香,則沿徑游賞時就會感到不單調,而有韻律感的變化。
1.5比例和尺度的原則:比例和尺度,是園林綠化構圖的基本概念之一,他直接影響園林綠化的造景與布局。比例是指園林景物、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空間、體形、體量的關系。尺度是指景物與人的身高及活動空間的度量關系。
各種園林景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彼此在交織布置之下。不可避免的會在大小、高低等方面互相比較,表現著一定的比例關系。比例良好的園景,表現為賞心悅目,景物大小適宜,主從分明。比例不當,感覺自然別扭,甚至零亂。良好的比例,是一種使不同的部分組成一個和諧整體的恰當比例,但他又沒有確切的具體準則或數值來判斷。
二、植物配置策略
2.1關注季節變化,合理搭配景觀設計要綜合考慮,強化多種元素有機配合協調作用,通過植被的搭配與構成,形成一個全過程的小生態系統空間,能夠實現生態自給是最佳組合,隨著四季變換,植被相互作用,在街頭綠地中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體現不同的風采,配置植被時對各種植被季節性差異要有一個全面了解。植物春季開花是植物的規律性認識,秋天結果是自然的規律,不同的季節出現不同的景致,在選擇時就需要考慮到自然規律特點,通過美麗花朵、落葉繽紛,顯示不同時段的園林景觀獨特景致。配置植物時要選擇季節代表性強的植物,在不同的時節給人們不同啟示,展現園林的藝術氛圍。
2.2綠色植物與花卉相結合風景園林景觀是人們觀賞的區域,一定要對植物做好合理選擇、配置,形成定于美觀的空間,提升人們觀賞快感。花卉植物根據季節特色開放,如果過多,則會沒有主體,體現不出植物特點,把主要的淹沒在將要設計中,降低了觀賞性,為了體現花卉特色,需要使用其他綠色植物進行景觀搭配,形成具有一定層次的配置。要想選擇有特色的綠色植襯托花的時候,植物自身也要有觀賞性,綠色植物生命周期長,做植被配置時要考慮顏色,通過色彩增強其美感效果。通過樹木與花草的搭配,形成高植被下種植小植物,小植物依賴高植物的生成特點,空間上拉開層次,使各種植物形成科學配置與組合,有效利用資源增強園林風景特色。
2.3重視植物造景的內涵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需要具有一定的內涵,有效地對植物造景與地區的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相結合,避免盲目造景的情況發生,促使園林植物造景與城市居民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相符合,使得植物造景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指標相匹配。同時,應重視園林植物造景的功能性,科學地對亭臺樓閣、山水草木等進行布置,使人們在休憩的同時能夠欣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陶冶人們的情操。例如,在進行河湖溪澗植物群落配置和造景時,應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手法,運用孤植、列植等方式對植物群落進行布置,促使植物群落形成具有自然風光的景觀氛圍。
2.4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在對植物進行配置與造景時,需要科學地進行選擇,根據植物的不同生長時期和種植形式,選擇具有地區代表性的植物,并因地制宜進行植物的選擇,促使植物可以始終處于生長的狀態。在進行園林植物造景時,需要結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科學地對藝術手法進行選擇,采用符合園林特點的藝術手法進行植物造景。
2.5注重空間的合理利用與植物形態配置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各具特色。在園林植物配置中:有機結合灌、喬、藤等各類植物。同時要兼顧高、低、遠、近、曲、直,使園林植物高低結合、錯落有致;要結合季節特點配置植物,使園林在各個季節展現不同的風貌,展現季節的魅力。總的來說,植物的配置要注重時間和空間的合理布局,使植物景觀效益最大化。為提高城市園林的審美價值,可以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色彩形態配置植物。注重花朵顏色的協調搭配,展現花朵的色彩美;利用植物形態、花朵開放姿態的搭配組合來營造不同的景觀,展現植物的形態美;配合展現主題,通過專業的植物修剪,獲得一種獨特的形態美,展現趣味性。
三、植物配置形式
3.1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長,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種植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生態條件基本上能夠得到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植物正常生長創造適合的生態條件。3.2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時,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并保持—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
3.3 應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賞。植物景觀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葉、花、果的形態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主次分明,從功能出發,突出某一個方面,以免產生雜亂感。3.4 總體藝術布局上也應協調。根據局部環境在總體布置中的要求,應采用不同的種植形式,規則式園林植物種植多對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采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種植,充分表現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