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懶癌癥患者的自我救贖) ? ? ? 好久沒寫寫文字了,來嘮嘮嗑:昨晚突然萌發想看電影的心,于是在某博主的推薦下找到了《成長邊緣》這部影片,看過后,只道一“值”字。
本片主人公叫娜丁,是個有著叛逆與任性于一身的十七歲少女。有個優秀帥氣的哥哥,盡管她討厭他。家里最能忍受她的溫柔的爸爸,在她還是小孩子時意外死亡,她目睹了他爸爸的死,這對她造成打擊(盡管我認為他爸爸去世得有些莫名其妙……)。
最初她給人的感覺就是憤世、悲觀,對她身邊的人都有些錯誤的看法,尤其是對她哥哥,她甚至與閨蜜撕破臉,就因為閨蜜與哥哥在一起了。她性格奇怪,卻能從中看到青春期時的自己:敏感而叛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她老師說出“或許沒人喜歡你”時,娜丁暴躁罵粗那一幕。那是青春期的模樣吧?那時候,我們最不愿妥協,不愿承認自己的不美好。
大家應該都有過一段叛逆時期,而叛逆的共性,總是缺愛。就像娜丁不善于交談,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在party上無人帶領便與一切都格格不入,她不知道他的哥哥是愛她的,不知道她的媽媽忍耐著她,她以為所有人都不愛她。叛逆的我們也對周圍的事物、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在她身上你總會看到自己。
我有看到彈幕里有好幾個評論女主性格奇怪,情商低,活該沒人愛之類的話語,但我想,正因為是在成長階段,這一切看起來更讓人覺得理所當然。同樣也理所應當地直面自己的錯誤,并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娜丁便是如此。可能,大部分人在成長邊緣,并沒有奇怪極端的性格,叛逆得沒那么瀟灑,不安靜也不吵鬧,是個恰到好處的角色,但這有什么關系呢?誰規定有個性有顏值的人才有酷斃了的成長經歷?你所經歷的便是你成長的模樣啊!
我想,電影應該有另一個主題:迷茫。娜丁的叛逆敏感,或許是她想改變她自身矛盾的方式,她說不喜歡她的言行舉止說話方式,她不懂如何改變,愈變愈糟,還好她自己最后,終于把自己塑造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曾迷失過成長的方向,就像娜丁說的“好怕一輩子都會這樣”,又因為不知如何打敗壞的自己而氣急敗壞,一直在前行的路上莽撞而恐懼。可無論如何,請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到底想當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帶著你小小的勇氣與大大的樂觀去成為你想活成的模樣。
當然,影片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有大量尷尬搞笑囧的場景,也稍含有一些污到爆的臺詞,為影片內容增添了有趣的笑點,可以說,值得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