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美玲老師相遇,大抵是在去梁莊的一次聚會活動中,那日的張老師一身典雅別致的青衫長衣,配以簡單脫俗的珍珠,那樣的莊重大方,舉止間滿是謙遜自然。一見面,每每總是未語先笑,談吐之間,毫無違和、距離感。
于書畫藝術,我可真的是外行,但也經常在不同的場合見到張美玲老師的作品,多見條屏牡丹、大幅梅花為之,卻也多如本人般清麗風雅,低調厚重。你總可以或多或少從張老師的身上感受到一種藝術家特有的氣質和張力。就是那種脫離世俗的藝術境界,不卑不亢,低調的奢華。
先前在與張美玲老師的一些接觸了解中,也多多少少知道些有關張美玲老師的書畫藝術在中原以及外面的影響。但真的是不敢和面前這低調清雅的張美玲老師合為一體。據記:張美玲筆名三春,字竹文,號傲梅,1948年出生于“牡丹之鄉”洛陽,畢業于中國北京書畫(函授)大學,專攻花鳥畫。曾任中國文化部特邀研究員,國際海內外書畫院副院長,現任國際ISQ9000A書畫藝術家資格認證中心副主席及評審委員。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在中國召開,在京舉辦書畫展,作品參展獲一等獎并頒發證書。1996年,紀念范仲淹書畫展將其16米書畫長卷《萬紫千紅醉中華》展出,獲得廣泛好評。其作品《秋風送荷香》受到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總干事陸虎先生高度評價,1999年建國十周年,其作品入編國際書畫交流中心《東方之子》系列書畫卷,獲“東方之子”稱號并頒發獎牌。今年將近七十歲了,張美玲老師也已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審美體驗以及生活感悟、技巧積累,可以說是創作的高峰期,也是張老師藝術生涯中最好的時期,我們只是想通過這次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看到張老師的藝術成就,當然也對張老師今后更高更好的發展和創造寄予厚望。
張美玲老師的作品很是靈動動人,這可能也是她多年來筆耕不輟的學習和修養,或者說張美玲老師從生活中有了自己許多的感悟,張美玲老師筆下的牡丹尤為出類拔萃,雍容大度,風骨傲然,沒有半點媚顏,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透著大自然無限的張力。這種一脈相承、蔚為大觀的牡丹文化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融合交匯,在中原洛陽這一豐厚的文化沃土中,生生不息,歷久彌新,豐富了我們的審美情感與心靈世界,更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如詩如畫的浪漫氣息。張美玲老師的牡丹作品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設色典雅,冷暖色彩鮮明,下筆有神,別具一格。因而廣受人們的喜愛和收藏家的青睞。
張美玲老師擅長以梅、蘭、竹、菊、荷等題材的繪畫創作。其畫風剛柔并用、渾樸茁厚,純熟老到,將博大精深的書法融于作品創作之中,讓筆墨意境煥然一新。張美玲老師潛心研究創作出的“龍頭牡丹”、“龍頭梅”全新書畫作品更是出類拔萃,墨色收放自如,章法獨樹一幟,揮灑中見精微,渾樸里現自然。天生勤奮好學的張美玲總是那樣地堅持,潑墨揮毫,筆耕不輟,春夏秋冬,從不間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放不下藝術。
把藝術融入生命,將創作滲入骨中,多次參與公益活動獻墨寶,在張美玲老師的筆墨運用下,那樣的相得益彰,那樣的創意唯美,透著別樣的詩意人生,洋溢著全新的生活氣息。
衷心祝福低調風雅的張美玲老師一切安好;也祝福在路上與張美玲老師相遇的你,時光不老,一切誠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