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個節(jié)氣——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節(jié)氣,望文生義,雪下得次數(shù)少,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墨跡天氣顯示:氣溫下降。也就是說,明后兩天酒泉將迎來2017年的第一場雪。
入冬以來,天氣是出奇的暖和。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陽光幾乎每天都是明媚的。冬天無雪,似乎不似真正意義上的冬。印象里,或遲或早,每年,雪花總會在入冬之后不久的某個日子,不經(jīng)意間悄無聲息地飄落下來。
小雪沒雪,腦海里那些關(guān)于雪的記憶倒分外的清晰起來。
小時候,生活在城區(qū)的一個被街坊四鄰稱為“十家院子”(住著十戶人家的院子)的大雜院里。那時候的雪天,出奇的寒冷。冬天御寒的裝備也就是一只有著煙筒的大鐵爐,還有墻外一堆黑黑的煙煤。我喜歡圍著爐子看書的感覺,喜歡爐火紅彤彤的映在我的臉上,喜歡四周暖烘烘的感覺,也喜歡看爐子中冒出的青煙,慢慢的在空氣中飄散。這時候母親總喜歡抄一些瓜子或烤幾個土豆給我們姐弟幾個吃,父親照例是端著他的那個紫砂壺有滋有味的品著老茯茶看著我們吃。
上初中的時候,一次,雪過天晴。我和丹丹來到了學校的大操場,冬日的太陽暖洋洋的,白皚皚的雪被太陽照著,銀妝素裹,妖嬈多姿。丹丹提議,我們踩雪吧,其實,所謂的踩雪,就是在雪地上用腳踩出一些或文字或動物等圖案。和丹丹說好,就在大操場踩“一中”兩個字吧。她踩“一”,我踩“中”。很快的,雪地上被她踩出一行清晰可見的印記,看我還沒踩完,她順勢又在字的中間踩出了一個心的圖案。那時的一中操場剛剛開辟出不久,中間低,四周高,完工后,我們選了一處較高的位置,欣賞著自己的“杰作”。操場邊,一排排松樹上的積雪已經(jīng)融化,一個個小水珠亮晶晶的掛在樹梢上,晶瑩的水珠若隱若現(xiàn),美不勝收,勝過我后來看到的所有人工做成的圣誕樹。那一刻,第一次萌生出要用文字或畫筆留下一份美好的沖動。丹丹后來隨轉(zhuǎn)業(yè)的父母到了廣西南寧,一去就是21年,相聚仿佛變得沒那么簡單,不知她是否也和我一樣,還懷念那個踩雪的游戲,懷念那個封塵已久而又美好的時光?
在童年與青年之間,有對雪的鐘情,也有無法忘卻的記憶。那是一個雪后的早晨。我早早地來到教室,幫學生生火爐。“老師,你放下吧,還是我來”。原來是李素素的父親,他來幫值日的女兒生火爐。他很快就將火爐生好了,臨走時,他將女兒推到我面前:“老師,我的丫頭就交給你了,孩子沒娘,讓老師費心了,如果不好好學,你就放心整它……”目送著他蹣跚離去時的背影,我才發(fā)現(xiàn)他跛足,心里竟有些酸楚。“老師,這是我爸讓我給您拿的辣椒”。“拿辣椒做什么呀?”望著素素手里的一串紅紅的干辣椒,我不解。“老師,爸爸說您的手都凍腫了,讓您每天晚上熬點辣椒水治凍瘡”。自小生長在城市里的我,來到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中學教書,其實一點都不會照顧自己,宿舍常常冷如冰窖,手腳布滿了凍痕,捧著和我手一樣通紅的辣椒,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啊!但是那樣的一個雪天,卻給我最溫暖的記憶
好巧!今天我用文字寫雪的時候,發(fā)現(xiàn)書桌上的相架中的照片竟然也和雪有點關(guān)聯(lián)。那是我?guī)е⒆尤ヅ笥鸭遥愤^市政廣場時用手機拍的照片。記得那天的雪特別的大,飄飄灑灑的彌漫了整個天空。只是由于溫度關(guān)系,落地就化。路上的行人很少,我和孩子在大雪中走著,暈黃的路燈下,雪花一會像急行的隊伍,匆匆朝著一個方向而去;一會又像是被施了定身術(shù)似的,懸在半空不肯落下來。看得癡迷,沒留意身上的衣服早就被打濕了,頭發(fā)也濕淋淋的。這時,在廣場的花壇上,看到了精彩的一幕:花壇上的地燈散發(fā)著柔和的紫色光暈,雪花在紫光的映照下,像一個個紫色的精靈,靈巧的舞動著。而落在地燈上的雪花,很快被燈的溫度蒸發(fā),氤氳成一縷縷的霧氣。從遠處看,那個圓盤樣的地燈,仿佛就是一只青煙裊裊的香爐。還是孩子的眼睛更易看到純美,我問他想到什么了,他脫口就是 “日照香爐生紫煙”的詩句!
記憶中的雪總在沸沸揚揚地下著,越下越大,像一群又一群舞蹈的精靈,在天空翩翩旋轉(zhuǎn)。沒有誰可以預(yù)料雪何期而至,沒有誰可以阻擋它的步伐,也沒有誰可以阻止這如夢似雪的懷念。
小雪無雪。無雪的冬天,想念著飄飄灑灑的雪花,如想念遠方的朋友一樣竟有些掛念和期盼。
午飯過后,天有些陰沉,是啊,無雪不成冬,多希望在哪一個清晨,拉開窗簾,眼前會出現(xiàn)一個銀白的世界,刷新我對雪的記憶。那時的雪花,會盡現(xiàn)她的嫵媚和嫻靜,把天地裝點成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