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平淡。關于生存技能,本想復述,又恐表達不到位,索性直接照搬,與諸位共勉!
? ? ? 華爾街日報有個統計:93%的公司認為,有三個來自自由技藝的技能,比任何本科專業都重要。這三個技能是批判性思維、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簡單地說,是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的能力;換言之,就是你能不能獨立思考。
比如說,秦朝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我們的歷史課對這個事件的學習重點和考點是什么呢?可能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參與的各方勢力和人物、后來人對秦朝滅亡原因的分析之類。這些都是有標準答案的,這就不叫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最好你得自己提出一個說法,然后找各種證據來支持你。就算是看別人的分析,你也得能對這個分析進行“批判”。不見得是批評,而是重新審視:他的證據充分嗎?邏輯鏈條完整嗎?有沒有偏見?反方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我們在真實世界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哪有什么現成的標準答案?一個統治者,或者“拒絕被別人統治”的人,必須自己做判斷。
面對各種問題能夠批判性思維,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沒有冷靜判斷的能力,聽說一個事情,要么只知道情緒性地宣泄,要么附和別人的說法,要么就加入一個陣營黨同伐異……這些人,大概就配不上“自由”這兩個字。
(2)交流
所謂“交流”,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了,比如說服力、影響力、修辭技巧、演講技巧等。這里我們特別強調一點:風格。
風格,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東西,它的反義詞是“機械化”。
比如,同樣一個笑話,或者一句特別經典的話,奧巴馬說一遍可能效果非常好,而你如果照著他學一遍,那就完全不好使——因為你是在機械地模仿,沒有自己的個人風格。
說服別人,不能用寫學術論文的方法,期待用一大堆數字、圖表去碾壓別人,那樣別人只會反感,當你是個機器人。沒人愿意聽機器人的,人們喜歡有風格的人。“我喜歡你的風格”,這簡直就是對人最高級的評價。
可是,個性不等于任性。只有通過自由技藝的訓練,對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兒,掌握各種套路,才能非常自然地跟別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有風格的人,不管是引經據典,還是吹拉彈唱,幾句話就能打開局面,這就是學習過自由技藝的作用。
(3)解決問題
所謂“解決問題”,可不是求解一個什么數學方程,而是在復雜世界中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這種問題的難度并不在于有了方程怎么解,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該用哪個方程。
自由技藝解決問題的辦法,用計算機科學的術語,叫做“模式識別”。用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說法,叫做“定性”。
比如,公司有個下屬犯了個錯誤,你怎么定性呢?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代表了一個壞趨勢,必須馬上遏制?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解不同的細節,采取不同的手段,自由技藝里都有各種歷史經驗可以讓你借鑒。你應該學剛剛打贏官渡之戰的曹操,把這個事情忽略掉,來穩定人心?還是學“夢中殺人”的曹操,高調處理,來給自己立威呢?
這些經驗和套路,不但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你要多掌握一些,才能靈活運用。自由技藝,就提供了這么一個裝有各種套路的工具箱。
有了批判性思維,你就能建立正確的認識。
學會交流風格,你就能讓別人接受你的認識。
再加上一箱子解決復雜問題的手段,就算不去統治人,也不至于被人統治。
? ? ? ?祝冬安[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