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
(一)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第二》
(二)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第二》
(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四)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學習心得: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第二》
子張請教怎么獲得官職與俸祿,孔子說:“多聽各種言論,有疑惑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去說自己有信心的,這樣就會減少別人的責怪;多看各種行為,有不妥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去做自己有把握的,這樣就能減少自己的后悔。說話很少被責備,做事很少會后悔,官職與俸祿自然不是問題。”
謹言慎行,是我們言談舉止中一個細化的標準,乍看有點保守的色彩,其實這四個詞的成語所蘊含的內容遠非表面意思那么簡單。我們學習國學知識的時候,覺得內容很零散,其實我們在反思的時候會發現有些主題是連貫的,有先后順序的,有邏輯在里面的,就謹言慎行而言,恰好與前面的自知之明和擇友之道有著關聯,我們看待自己和問題時越客觀越能夠了解真相,越能夠解決問題,雖然對我們自己來說很不舒服,但確確實實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擇友方式,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和社會存在著敬畏和謹慎。
通常我們對外界做出的判斷都是按照主觀感受進行的,“我以我眼觀萬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我們看待外界和接受事物都是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這樣就呈現出多樣性,與客觀事實不一定是一致的,有時候我們碰了壁后會改變;有時候我們受了教后會改變。就像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主題,對待問題我們要從思想上主動把握,但是從行動上要要闕疑、闕殆,要三思而行,再言之。
下面結合兩三個案例來淺談下我對謹言慎行的理解:
第一個例子是在北京石景山鐘鼎樓店,11年年終測評的時候,技能考試通過了,測評倒數第一,沒有晉級,失望很大,后來分析與我的性格很有關系。在12年我快調回東營御華的時候,電工歐師傅給我說“給你說件事,我不會害你,但是在我的立場我也不能受到牽連,你應該知道什么事情”我點了點頭,是11年年終考試晉級的事情。
這個案例可以將“謹言慎行”解釋成忠告,是教訓后的成長。當時的我看不慣那些不干活的人(上班玩游戲被人投訴,耍嘴皮子),一切都體現在臉上,本來我就較真,這樣的人緣就一直最差。當我回過頭來再看這件事情的時候,當時的員工現在有三個辭職,一個電工出了事故進了安全案例,對我來說肯定是吃虧了,沒有晉級,不長工資,雖然我們可以為了目標而奮斗,沒有生活的理想是多么的憋屈呀,“禍從口出”呀!盡管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為了一份相同的事業在一起,但是每個人的思維和情感接受能力不同,這也就要求我在工作時根據同事的性格和需求進行溝通。直言不諱很容易,“不諱直言”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第二個例子是在東營御華的時候,那時有一個要好的同事,在溝通電工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時候,也聊一些關于人生的話題,回到我們自身的時候,有次我們談到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是什么?不知道是我們兩個誰說起的“有自知之明的人”,讓我銘記深刻。
這個案例可以將“謹言慎行”理解成選擇,是交友中的慎重。就像我們在十月份中學習的“交友之道”,雖然“友直,友諒,友多聞”是好的,但是我們大家知道,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遇到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多矣;“朝聞道夕死可矣”少也。敞開心扉進來的不僅僅是諄諄教導吧?又有多少人可以相伴促膝長談呢?我想在深夜大家獨自一人時最能體會這種想法。近期休班回來的車上,本來心情很沉重,卻遇見一位三觀很正的朋友聊工作、聊人生,受益匪淺,心情也愉悅不少。這樣的暢所欲言很久沒有遇到了,像這樣高質量的聊天,一年能有幸遇到幾位呢?一輩子又能夠遇到幾位呢?
第三個例子是來到樂陵藍海的時候,工程楊瑞總監在人際關系上給我做了很多的示范,在做事情上時,經常給我講到“格局”的觀念,引導我從專注于工作到提升管理的能力上來,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酒店的、經營的位置來工作,這是我一直在向楊總監及各位領導學習并前進的。有時候一件工作在我看來難上加難,但是在楊總監看來卻是簡單無比。
這個案例可以將“謹言慎行”當做是一種終身學習、虛心學習的習慣,有經驗豐富和技能豐富的人引導著你,你有壓力,也有動力,多看,少說,勤動手。就像我們大家學習過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有一個章節中將“問題”描述的很精辟,分三類“:第一類,我們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解決的;第二類,我們不能解決,但是可以靠我們的影響力間接解決的;第三類,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只能坦然接受。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學習別人的長處,優化自己的短板,成長了要感恩,挫折了要反思,前行之路總是坎坎坷坷。
謹言慎行更是一種態度,那就是面對謠言時,或許是空中樓閣,或許是空穴來風,對于我們來說,都應該是“不輕信、不表態、不傳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結合咱們企業文化中張總講到的“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專注于我們的本職,多看少說干實事,提升技能謀發展,在藍海的平臺上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