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書店,總會在學生讀物區流連忘返,一排排新課標要求讀物,整整齊齊地陳列在書架上,五顏六色的封面,五花八門的書目,總能吸引了一雙兒女的目光,而我也偷得片刻清閑,沉浸在久違的書香里,洗滌浮躁的心靈。
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知道了曹文軒,知道了他膾炙人口的《草房子》,知道了他的多產和勤奮。女兒從書店抱回了曹文軒的一摞摞的書,擺在我家并不寬大的書柜上,癡迷的趴在床頭、書桌、沙發上,醉心地閱讀,我有點不解,即使我當年喜歡讀書,也遠遠沒有達到女兒的程度,難道是曹文軒獨具魅力?隨手翻翻吧,《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遠方飄來的木盆》、《孿生兄妹》,光看題目就吸引住我了。但事與愿違,忙于生活和工作,靜下來看一本書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昨天和今天,兩節閱讀公開課,終于解決了我的困惑,聽后我方知,曹文軒實在值得一讀再讀。楊瑞老師從人物入手,把人物的生活環境和性格特點分析地淋漓盡致,禿鶴、桑桑、細馬、紙月在課堂上一一呈現,學生的分析更是錦上添花,富有個性的朗讀,深層次的理解,無不展示了師生對文學自發的喜愛,對讀書的癡迷。黃遠老師則從讀書方法入手,旁征博引,一段余秋雨的話,奠基了這節課的感情基調,沉穩。一首詩歌作結,師生深情誦讀中緩緩結束,意味悠長。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多年文化積淀,何來課堂上的揮灑自如?沒有書香長久的浸潤,怎會有出口成章的游刃有余?
閆偉老師的《趵突泉》,景美,課美,人更美。只是為了聽課而聽課,竟能使人陷進去而不可自拔,完全忘了記聽課筆記。尤其是朗讀指導環節,深情款款,使人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生命與活力。一節課下來,笑容一直洋溢,聲音柔美,愚寫作方法、朗讀技巧與樂學之中,心中不免唏噓,做她的學生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知道黑柳徹子,就知道了《窗邊的小豆豆》,知道了那所神奇的學校,神奇的校長,如果學校都變成那樣,大概不會有學困生一說了吧?閆俊濤老師從詩歌入手,清唱開篇,男中音渾厚沉穩,卻不乏青年人的個性張揚,對教育對文學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指導學生去讀,去感悟,去理解,去吸取精華,尤其背書一處把講課推至高潮,掌聲迭起。溫文儒雅,風度翩翩,玉樹臨風,詮釋了書生一詞的深刻含義,課堂如此多彩,師者如此多才,男生會追隨,女生會更喜歡吧!親其師,信其道,閆老師不用多言語,學生也會自然跟隨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必定是深遠的。
閱讀公開課,步步有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