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估計有不少人遇過這種情況:你看到一本不錯的書或者電影,滿懷熱情地去跟你的朋友們分享,但收獲的卻不是感謝,而是一盆冷水澆下來的不屑,甚至是諷刺:那種書有什么好看的!那部電影我早看過了,主角丑得要死!你竟然現在還看。
你或者還遇過類似這樣的困擾:你想提高你的英文水平,于是打算去報一個英語補習班,并好心地邀請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去,別人回給你的可能會是譏諷:英語這么差還補什么,浪費錢!就算他不諷刺你,可能也會很客氣地說:謝謝,我不需要。然后在轉身的時候給你一個不以為然的眼神。
遇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憋屈:我好心想和你分享,我好心提醒你去學習,你不感謝我也就算了,你還諷刺我,你憑什么。
是啊,你憑什么?
有多少人就是因為這種不屑,這種否定,這種質疑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是自我否認自我懷疑。挺好的一本書,好好的一場電影,就因為一個不屑的表情,一個糟糕的心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和樂趣。你想學習英語的高昂熱情,被澆滅了一半,即使去參加了培訓班,效果可能也會受影響。
可能你下次就不會再去做這種“好心”的事了。
2
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必要這么在意別人的看法。
在有的心理學中,一般把人分為兩類:社會型人格和反社會型人格。當然反社會型人格并非指警匪片里或者美劇《犯罪心理》里面出現的違法犯罪的人。
怎么區分兩種人格呢?
很簡單,一般能夠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讓你感覺不舒服的,多半都是反社會型人格,淺白地說就是積極和消極的區別。
就比如剛剛那個例子,你跟兩個朋友說你要去報英語補習班,他們兩個,一個非常真摯地鼓勵你:好好加油哦,我看好你。你聽后大受鼓舞,堅信自己可以學好英語。而另一個人就表現得很不屑,盡管他沒明顯表現出來,但你可以非常明確地感受到他看不起你,還有你的努力,于是,他盡管沒說,但你心里感覺到非常不舒服。他傳遞給你的其實就是所謂的負能量。
不要懷疑你自己想多了,因為另一個人就是反社會型人格。
但是你別怪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反社會型人格,人都是非常復雜的,我們不必去追究他們為什么會是反社會型人格。
但是你要自己會分辨,盡量讓自己遠離反社會型人格人,但是這也多半行不通,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很復雜,沒有必要把自己變成只能待在“無菌室”的矯情鬼,既然沒有辦法改變別人,那就只能調整自己了。
所以下次“好心”的事情要不要做呢?當然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你會更快樂,但是在做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你跟他分享自己的快樂,目的就只是分享,不管他回復你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態度,是積極的那最好,如果是負面的,直接忽略吧。
3
就比如說我,我開了一個公眾號,我開始寫作,肯定會有人暗中不屑,嘲笑我不自量力,就你這寫作水平也好意思拿出來顯擺。
我不會冠冕堂皇地去解釋我寫作沒帶任何功利性目的。我當然有,我希望我在寫作的過程中,享受創作的快樂,在能力逐步提升的同時,吸引大量的粉絲,然后目的是什么,就是賺錢。
但我絕對不只是為了賺錢,賺錢的方式有那么多,我為什么一定要選擇寫作?如果你覺得寫作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你試過在電腦前枯坐一天,頭昏腦脹,眼冒金星,卻寫不出來一個字的時候有多痛苦,你就知道它有多難了,或許根本不用這么麻煩,中學的時候老師讓你寫作文你是不是很痛苦?
既然痛苦,那就對了。
一個女孩,誰會愿意整天守著一臺電腦接受源源不斷的輻射?把自己整得滿臉冒油冒痘?鼻梁上換過的眼鏡一副比一副厚?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字還無人問津?
誰會愿意呢?估計不會有人愿意,除非你是窩在宿舍煲劇的宅女。
我也不愿意,可架不住我喜歡啊。你問我為什么,千言萬語抵不過三個字:我喜歡啊!
我從小學起就喜歡讀書,在初中的時候就萌生了寫小說的念頭,高中時我已經寫過初稿了,我的處女作就是從那本初稿里修改過來的。寫得或許不好,但是沒關系,我很快樂,我享受了那個過程,我很滿意。
至于你什么看法,贊不贊同,干我屁事,我又沒礙著你什么事兒。
4
我們大部分人在小學或者初中時都寫過這樣的作文:你的夢想是什么?或者二十年后的你是什么樣的?
不管你當時的夢想是當科學家、數學家還是音樂家,不管當時你是真的想當科學家還是隨便寫寫敷衍老師的,但是我想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那么一件或者兩件自己想做的事,會有一個什么“家”是你很想當的吧。
那么你是否忘了那時的你是多么信誓旦旦地成為那個你想成為的人呢?
說出來你們別笑話我,我小時候可是想當明星呢。
是不是覺得我很不自量力?的確,我也是這么覺得的,所以后來我就不想當明星了,我很快就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作家。
聽起來好像也挺不自量力的是吧,我也這么覺得。但是,我之所以覺得自己不自量力,是因為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但并不代表我放棄了這個夢想。
我沒放棄,并且一直努力著,可能你們看不到,但是那個執拗地在書中汲取精華的女孩一直沒忘記自己想要什么,而我要做的就是去滿足她。
而在這個信息的時代,網絡文學異軍突起,碎片化閱讀成為一種趨勢的時候,我的這個需求其實是很容易滿足的。
喜歡寫文章,可以發表到論壇、知乎或者簡書上,喜歡寫故事可以發表在文學網站上,想法多的、對生活有思考的、有干貨的,也可以開一個公眾號,寫一些文章,分享一些心得。
這些平臺都是非常便捷而又低門檻,而且在里面你還會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你一起進步。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抓住這個機會呢?
其實說了這么多吧,就是想鼓勵大家在忙碌的學習或者工作之余,可以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別讓自己變成那個只會伏案讀書的書呆子,也別成為只會賺錢的工作狂,別讓自己活在除了打游戲、刷某寶、刷朋友圈、刷微博、煲美劇就只剩躺在床上睡覺的懶鬼。
在不影響學習和工作的前提下,去做一些喜歡做的事吧,別說沒時間,想見你的人,24小時都有空,你想做的事,拼了命也會擠出時間來。
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比如書法、寫作、陶藝、手工、烹飪、健身還有樂器等等,何不放下手機關掉電腦去重新拾回當年的樂趣??如果你喜歡彈吉他,你未必就要成為出色的吉他手,但你可以根據興趣去學幾首曲子,有機會的時候露兩手,說不定你靠它就追到了你的女神。喜歡做一件事情,你未必要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但你可以從中獲得快樂。
試著走出門,看一些美妙的風景,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人生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