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什么時候開始最直接的凝視重疾或死亡。
新聞看多了,沒有用, 一定是身邊朝夕相處的人。
我有一個好友,湖北妹子,皮膚白皙,長得水靈,聲音輕柔,和人說話的時候沒有一刻不是笑著的,笑起來的時候眼睛月亮彎彎,為人豁達且有韌性。最喜歡的明星是貝克漢姆,立志要做周游世界、永遠奔赴一線的體育記者,平時紅棗不離身,說自己容易貧血補補氣血,父母都是公務員,在當地也算是令人歆羨的家庭。
在大四畢業準備前往英國讀研時,偶然有一天洗澡時發現自己腿部有著蔓延的紅點,去湖北當地醫院無法確認病因,全家前往北京才最終被確診為再生性障礙性貧血。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這種重疾。
白血病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再障是一種比白血病更罕見的血液性疾病,連市級三甲醫院都難以確診,平時體檢更無法查出,不是到了病癥顯著時,根本無法意識到這飛來橫禍。
罕見的血液性疾病,只能到帝都接受最好的治療才有更高的治愈機會,除了要接受一系列骨穿、化療,還需進行骨髓移植,治療費用十分昂貴。
好友家里沒有購買保險,獨身寶貝女兒,父母把準備作為女兒嫁妝的當地兩套房賣了,母親陪女兒在北京接受治療,父親北京湖北每周兩地奔波,畢竟工作不能丟,還要撐住這個家。所幸的是好友的疾病癥狀發現的較早,也更慶幸的是還好有個能賣房治療的家庭。
很多重疾的早期癥狀肉眼并不能所見。比如早期肝癌常見癥狀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直到中晚期肝癌,才會感覺到明顯的鈍痛和脹痛。即使此時治療難度加大,但擁有一筆大額的金錢保持后續的治療,有質量的延長生命的每一天也不愧于此生。
而對于中國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一旦有意外來臨,傾家蕩產不足為奇。不然,朋友圈里總有那么多各式眾籌治療的案例。
畢業幾年,身邊的好友都慢慢有了些積蓄。工作原因,最近也總有各行各業的朋友詢問我:能不能推薦些性價比高的理財產品和基金,或者有沒有好的項目可以參與投資一些。
我的回答總是:保險買了嗎?你知道人一生得重疾的概率是多少嗎?
70%。概率由天定,平安活到生命的盡頭真是一人生幸事。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表情后面的瞠目結舌。剛工作沒幾年,總覺得自己才二十多歲,正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時,于是筋疲力盡的奔赴在沒有盡頭的賺錢之路上,買房買車,未來還很長,意外離自己很遙遠。辛苦一年攢個幾萬十幾萬,年華收益率每年撐死10%。
但在意外來臨之時,無法再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而這每年勞心勞力攢下的積蓄和絞盡腦汁帶來的收益在大筆治療費用面前不過杯水車薪。滾雪球一定是建立在已經有一定保障基礎上,因此,理財不是最優先級選項,當務之急是在經濟范圍內挑選出一款適合自己和家人的商業保險。
相比保障程度低的普通人,有錢人更能深刻理解保險的作用。頂級富豪李嘉誠說:我們李家每出生一個孩子,我就會給他購買一億元的人壽保險。看看身邊的有錢人,都是前赴后繼的去香港配置各種保險。即使他們抗風險能力已經秒殺眾多普通人,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保險仍是最優先考慮的。
如果是工薪族,首先要精心比較,根據自身情況,將購買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險加入2018年to do list中。沒有人比你自己了解自身情況,購買保險也是要做好功課的,并不是聽信身邊銷售完成一份保單就了卻一件大事,坑多坑少都要自己去發現。
推薦第一份保險購買重疾險,健康風險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年齡只是影響了發生率、保費和是否能購買的資格。推薦目前手上有一定積蓄的,沒有家庭負擔的,購買終身型(無身故)重疾險;對于目前捉襟見肘的月光族,可以購買一年期消費型重疾險作為過度,但是注意保險額度一定要夠。
如果已購買了保險,也不要掉以輕心,堅持每兩三年一次全身的全面性體檢,堅持鍛煉身體,畢竟,到最后不是比誰賺的多,是比誰活得久。
希望大家身體健康。
熊姑娘:曾就職于普華永道,現今在某著名金融控股公司做PE/VC,主投科技領域,與你分享一線投資故事/投資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