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客戶從新加坡過來,洽談結束后和老板一起作陪聚餐。看著老板點菜,又一次受到“言傳身教”的點菜實例教學,真心感慨,點菜是一門技術活。
老板說當他轉型做市場商務開始,就沒有缺席過公司重要的商務宴請,其中一點就是恰到好處的點菜技巧。
1.不可不知的前置工作
前置工作,說的是在聚餐點菜前,已經對具體場景有背景了解和初步判斷。這是商務宴請的準備工作,也是必須要做的功課。
歸結起來有人和地兩個方面。
先說人,是指客人是否有忌口,口味偏好等。老板說過,一般在開始接觸客戶時,他就會有意識地從閑聊中搜集相關信息,比如地域,年齡還有經歷等,都可以作為推測的依據,從小事開始建立客人立體的認識。
其次是地,主要是對餐館的了解。設定多重標準,比如按照檔次劃分,按照口味劃分等等來挑選餐館。在候選地點中,前三位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包括環境,味道,菜單,甚至是份量和上菜速度都需要了解。好處就是隨時可以救場,比如先上哪個菜,點的菜是否足夠等等。
這兩個方面,宴請現場在別人看來是隨手拈來,而對于主導點菜的人來說,這些都是事前功課,積累而成。
2.選對地點等于成功一半
商務聚餐,尤其是破冰性質的,粵菜館會是首選。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口味更容易被接受。雖然現在遍地都是川菜湘菜館子,但是辣的口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在知根底的朋友中組局吃飯尚且可以無辣不歡。但是到了彼此不熟悉的商務聚餐時,以保留食材原味鮮甜為主的粵菜系,能更好的涵蓋賓客的口味。
其次是對于商務聚餐來說,私密性是重要考量項之一。獨立的單間能提供洽談環境,又不容易被外部所影響,對于商務聚餐有加成的作用。
所以說一次好的商務聚餐,從選對地點開始。
3.點菜中的坑與雷
在開始點菜時,通過簡單的寒暄,把忌口,食材過敏等天雷通通找出來,確保不會被炸傷。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其中一位無法就餐,那個場面想想都覺得尷尬。
其次是菜品的組合,大菜(就是特色菜)是必點的,其次就是根據在場的男女比例,年齡層級進行葷素組合,主輔搭配。例如年輕人多就以肉菜為主,女性為主則多選精致清淡菜品。
不要慣性思維,以自己的口味套用別人。比如粵菜中乳鴿這道菜,因為有文化差異,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了,這個也要考慮到。商務宴請以安全牌為主,這些非統一認知的菜品能不點就不要點,避免留下奇怪的印象。
避免純食材屬性,同一種食材不要出現在多道菜品中。比如土豆炒各種肉類,就算是海鮮大餐,滿桌的魚蝦蟹加貝類之外,還應該有雞鴨鵝豬牛羊,任意一兩項作為協調,不會讓菜式單調。
同理還有烹飪方式。煎炒燜炸燉蒸,按實際情況來穿插選取。干濕平衡,油膩素食中和,一桌的菜品錯落有致,才能豐富口感。
在點菜的過程中,可以不時咨詢客人的意見,在互動中得到更進一步的口味反饋信息。在最后還要把選擇權交給客人,看看是否還有添加或減少的需要,這個也是對客人的尊重。
4.點菜當是一門藝術
如果你認為這些是攻心計或者是厚黑學,那只能說明你還沒有深入思考過商務聚餐的意義。
實際上好的商務聚餐能大大加深雙方的融洽程度,尤其在破冰階段,能迅速地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生意場上一直都有飯桌文化,靠拼酒來拿單這種已經成為過去,時下最關鍵的是營造一種主客齊樂的氛圍。
恰到好處的點菜,大家吃好喝好談好,能讓雙方的關系提升一個等級,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也是個人價值凸顯的一種方法。吃飯點菜是小事,但是犀利的人往往就從這樣小事中給人留下印象,獲得更多的關注。
下次聚餐時,不妨主動攬下點菜的任務,嘗試掌握一門技術活。
艾賽克
*文中未署名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