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翻天覆地的忙忙忙,都沒有時間傾聽有聲閱讀,爬樓補讀寫不出再讀,如果不記錄下來真的怕以忙為名的惰性就來找我了。
孩子的畫和成人的畫是不一樣的,為什么非要畫具體的形象?每個年齡層所感受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作為美術教師我們需要的是傾聽和‘需要誘導’。在這三年中,我遇到幾個五六歲的孩子的家長向我訴苦:孩子在幼兒園里顏色弄的很臟(可能是暗的顏色較多,清爽的顏色用的較少),老師問有沒有學習畫畫,家長回答有,老師又說有學畫畫那顏色還涂不勻……家長一邊嘆息一邊囑咐我上課時指導下孩子,不善于表達的我找出一些國際繪畫比賽的作品給她看,再和他們探討,雖然過程很漫長很艱辛但是看到他們贊同我的觀點時我還是很感動,我只是想他們能夠保護孩子們自己真實的想法,他們的孩子真的很棒!
當然作為老師,我認為傾聽和引導是最重要的,教師也應該提升自己多看書多看優秀作品,善于用不同年齡層所能接受的語言去引導孩子,課后和課前我都喜歡和孩子們聊天,久了他們也許比較信任我了,自己經歷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好玩的都會和我分享,這些都會儲存在我腦中,如果有些主題的作品他們一時想不出來畫什么,我就會告訴他你上次不是和我分享過什么什么……孩子立馬就會回憶起來開始作畫,雖然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最起碼尊重孩子。‘如果希望孩子畫出活生生的、充滿感動的、傾聽真心的畫,就要保證讓孩子有那樣的生活和體驗。’關于這點很多家長慢慢地都能明白了。
看完第一章收獲很多,讓我更加堅定保護好孩子的真實想法沒有錯,如何才能讓家長和我一起有這樣的想法和行動,有時候來接孩子,媽媽們就會迫不及待的找出自己孩子的和這組他們看起來最‘優秀的’進行對比,那場面我相當害怕,我該如何沉住氣和他們‘對抗’,把他們也能引導起來,這是我的薄弱點,還需努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