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一口氣把《白銀時代》讀了三分之二,看完了《白銀時代》和《未來世界》兩大篇章,讀的過程有一種莫名的趣味,但腦袋混沌無比,實在需要梳理一下。
? ? 這兩大篇章基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都充滿一種現實和虛擬的交錯感。《白銀時代》這部分,很難說是一個完整故事,主線是一個規矩的作家協會的主編,既要和上司平衡好關系,又要照顧下屬的情緒的故事,主人公總是滿腹牢騷但行為上又老好人。支線就是這個作家寫的《師生戀》的小說故事,作家在寫這個故事中探究什么才是生活,怎樣叫不脫離生活,另一條支線是作家幻想與上司的關系,而現實生活中作家主要在處理與下屬“棕色的”的相處關系。主人公在潮濕沉悶的空氣中,回憶少年時對老師的性幻想,夢中幻想上司的刁難是某種調情的需要,與現實的辦公室內每個人的虛偽相對應,突然“棕色的”提出要真正地寫作,讓作家陷入深思。“真的往往看起來很假,假的往往就成了真的。”真假虛實之間,讀來實在難辨。而對于什么是真正的寫作,王小波帶著極有諷刺意味的語氣寫到:私下一個人,偷偷地寫,不關任何其他人的事,自己一個人認真的寫。反映真正的純粹的寫作從來是不管他人的事的,是個人生命的沖動、是個體自在的想象。
? ? 《未來時代》這篇更難理解,有一個為舅舅寫傳記的故事,有一個我被重置之后的故事。故事發生都似乎在現實場景,卻又荒誕不經,人物個性更為突出。舅舅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怪人,卻吸引了兩位女性的關注,后來莫名其妙地被電梯壓扁而死,“我”在毫無悲痛的情緒下回憶這個奇怪的舅舅,一個由天才墮落的怪人,僅憑一條不知由來的傷疤吸引了“我”少年愛慕的小姚阿姨和一位女警長。文中的“我”嫉妒又尖酸刻薄,舅舅不重要,舅舅的“墮落”及和異性之間的奇妙聯系是文中極為有意思的地方。舅舅是一個數學天才和作家,死后才發布作品,王小波在文字中看似輕描淡寫,但文筆異常鋒利,調侃著這世俗中一些不變的規律,譬如一定要人死了作品才有人關注。
? ? 另一個“我”被重置后的故事更是荒誕無稽,因寫作時不僅犯了直露罪,更嚴重的是犯了影射罪,“我”被迫剝奪了財產、身份、家人、工作,被要求在一種新設定的生活中進行贖罪。贖罪中我盡力壓抑著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為,完全按組織的設定進行,在重置中我遇見了一樣被重置了女性F,與她生活的過程讓我的抑郁得以某種緩解。這篇故事通篇的荒誕,似在嘲諷著社會某些奇葩的規則和評定機制,對“自我”的壓抑、剝削將會在未來世界依然存在。
? ? 讀到這里,我腦袋從一開始的輕松有趣到后來的沉重無比。虛實交錯的寫法,戲謔幽默而精妙的文字,是一開始我感受到的樂趣,到后面,荒誕愈發凸顯,人物愈發壓抑,大段的心理活動描寫,讓人感受到環境的壓迫。對于白銀時代的解釋,作者表述是一片銀閃閃的稀薄的世界,是古希臘神話里無生老病死的世界。到目前,我的理解是一片荒茫之地,經過了激情似火的歲月后,人們開始規矩但內心依然渾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