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動植物生長,與孩子的成長有著驚人的相似。大的花,通常不怎么香。他在視覺的吸引上有優勢的時候,就不用嗅覺來吸引昆蟲。猶如性格外向的、乖巧可愛的孩子,就會以他外在的語言、特長等顯性形式呈現自己;小的花,顏色暗淡的花,它一定會很香,他要用這種嗅覺上的優勢來吸引昆蟲給它授粉。好比性格內向、羞于表達的孩子,他會在整個神情、氣質上不是那么主動,但他一定有他的獨特之處,只是我們發現不了,觸碰不到他的那塊領域,甚至蔑視這神奇的未知版塊。動物的另一區分相信能觸動深些:長角的動物,它不是食肉動物。因為如果牙齒足夠鋒利的話,它就不需要角,就能捕殺獵物。
? ? ? ? 這就不難理解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為什么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為什么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更連兩個手指的指紋都不可能相同。這就更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個班的孩子,同一個老師教同一個內容,為什么總有孩子不是達到整齊劃一?孩子,爸爸媽媽也明明知道花遲早都會開的,但就是不能心懷花苞心態靜待你的花期,也許是看到別的花盛放得要好些吧!而把你后來的綻放理解得理所當然,還時常數落你所謂的不是,說不定在你最需要肥沃的土壤培育你的時候,反而給你抹上一層冷冰冰毫無生氣的水泥層,直接的抹殺你的生長。孩子,我不懂你,因為你是神奇的!
? ? ? 上周天立集團教科院的鄧婷博士的一席話更讓爸爸媽媽離你的心近了一些。她看到小學吃飯學生呈現出來的狀態,在吃飯時,并沒有要求孩子一律不準說話,安安靜靜,很自然,在廣元天立看到了希望,并不禁的說,“為什么孩子吃飯不能說話?”這不是抹殺孩子的天性嗎?使我幡然頓悟,在你成長的路上,教育只需要從本真出發,當好你的大朋友。而這一點爸爸媽媽沒做好,而是從本能上,把你的要求直接提到大人的標準上來了,還以大人獨有的特權壓制執行。孩子,我不懂你,請你諒解!
? ? ? 說到本能,在一年級你們的身上最能體現,也體現得最真實自然。在你習得的過程中,對場景本能且快速做出反應,這是你迅速成長、知識習得、技能熟練,并且貫徹一生成長、生存的一個關鍵因素。這也可以讓我們慢慢梳理下,從你呱呱落地到鸚鵡學舌到現在的小有模樣的讀書郎;從動不自如你到蹣跚走路到現在的活蹦亂跳;從嗷嗷待撫到滿桌挑飯到自食其力;從嬰兒老頭到蔥蒜田地到標致模樣,從肆意哭鬧到情有可原到落落大方,從大字不識到蝌蚪方塊到繪本世界……方才意識你的本能提升得這么快,爸爸媽媽巴不得你一夜長大,而沒意識到昨天的你的巨大進步。孩子,爸爸媽媽學著盡量去試著懂你,順應你本能的自然規律,在成長的長距離、長時間中用心當好你的教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