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就算每天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也還是想換種活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形容人們不斷追求進步、提升的積極狀態,可現實生活中,這種僥幸式的貪婪,最終會造成人財兩空。《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讓我們相信:沒有更好,只有最好。
一個漁夫,捕上來一條金魚,又把它放回到海里去了。為了感謝漁夫,金魚答應幫他實現愿望,他本來什么也不想要,但是他老婆想要,有了一件又要一件,不停的讓漁夫去找金魚要東西。最后,他老婆許的愿望是讓她自己成為海的主人,并讓金魚服侍她,金魚終于忍無可忍,把一切曾經給過她的東西都收回了。
面對19.9元、29.9元游玩深圳5A景區的優惠打折活動時,要滿足于景區的惠民意愿。市場經濟下進行著的成功交易,是我們自身認為的值得,這種值得預期建立在有價值、有意義、有收獲的等價交換之上。認為和你交換后我能收獲的比我付出的多,花這么多錢讓自己置身于固定的時空中,是有意義和價值的,是有愉悅身心的,這種收獲預期遠高于自己付出的金錢。
那么這里就存在一個等價標準,這種標準會具體到一個數字界限,深圳世界之窗門票市場價200元,你認為貴了,進去玩一天,最多出100元,可人家折扣票價是135元,并且這7折票價還是可遇不可求,如果套用“沒有更好,只有最好”理念,抱著再等等的心態,也許優惠結束了,價格又恢復到市場價200元,就這樣錯過一次又一次,最終迎接我們的是景區新一輪的漲價,市場上的金魚隨處可見,但我們卻始終在做著漁夫。
景區之所有有特價票,和景區的業績、時季、政策、客流、節日分不開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打折,沒有不明不白的優惠,遇業績指標時,會薄利多銷;遇客流稀少時,會活動促銷;遇政策紅利時,會降價惠民;遇節日高峰時,會漲價限流。
景區一旦開啟特價票、特惠票、打折票、折扣票模式,會設置一定數額的票量,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是入園的客流量,當達到景區娛樂設施正常運轉的極限峰值時,會采取限制客流入園或恢復門票原價。這種臨時的降價活動,會隨時結束,降價計劃日期當然也會隨著景區現場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大家為什么看到明明說優惠5天,等到第4天去買時,優惠結束了的原因。
有些景區雙休及節假日從不打折,因為不愁客流,而平時的工作日反倒偶有些優惠舉措,這是工作人員對景區客流臨時調控的一種手段。
5A景區的門票價格和在餐廳吃飯消費多少的道理是一樣的,不是非要標明路邊攤10元,大排檔20元,西餐廳50元,3A景區50元,4A景區100元,5A景區150元。5A景區150元貴嗎,但有些省份的5A景區對游客是免費的,也有些省份三五十元的價格,這時的市場價就起到了風向桿的作用,低于市場價我們叫折扣票,低于市場價幾倍的,可以稱之為特惠票,19.9元、29.9元的5A景區門票算下來已近二三折,可是還是有人覺得貴了,還希望再低一些,有人希望6元、1元甚至免費進5A景區。
景區之所以有19.9元、29.9元的特惠門票,說明是活動限量門票,一次性放出1000張、2000張、3000張,限量特惠門票考驗自己對優惠信息的優先接觸時機,也許在你遲疑要不要去玩的時候,已被別人搶完。前幾年我們玩過團購,限量票只是比團購的數量多一些,景區不會喊著你、求著你、捧著你、哄著你去他們家玩,畢竟景區做的是活動,并不是為了降低票價拉客流。
久而久之,人們會誤入心理歧途,第一種是“沒有更好,只有最好”企望型歧途,表現在寧愿花大量的時間去搜尋更低價位的門票,那怕花上幾個小時找到低了三五元的價格也是開心的,殊不知,獲取信息花去的時間是最寶貴的,眼前的優惠會隨時隨地的消失,價格也會迅速恢復到市場價,企望“沒有更好,只有最好”失敗。
第二種是“沒有更好,只有最好”極致型歧途,極致的“最好”狀態是免費,免費入園有兩種表現情況,從景區大門口大搖大擺的入園,入園者包括媒體、導游、內部工作人員、上級領導、受邀請者,請問你是哪類人。這時,“我如何免費入園”的問句應換成“如何被景區邀請入園”,一句話總結答案:使自己值錢。
另一種免費入園方式表現在,未經任何人同意,翻墻進去了,這種“最好”的免費玩法,也許會成為日后炫耀的資本,但僥幸的同時要對自己說聲:人生沒有那么多次幸運,并且這種幸運還是讓我遇到,付出終會回報,可惜的是,幸運的人已經被老虎吃掉了。
票價,沒有更低,只有最低!
人生,沒有更好,只有最好!
圖文均為周朝陽原創 特此聲明
周朝陽,網名周朝,河南周口人,電子商務師。10年來,用雙腳和單車,丈量著深圳每一顆遠方的心。著有《愛生活, 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