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走了。
辦完后事,我回到了青島,我自己的小家。
生活還要繼續,可是我的腦袋至今還是蒙蒙的,半夢半醒,沒辦法馬上回到以往的生活狀態。奶奶的突然離世,讓我幾天之內明白了好多事。方方面面的事。
我送奶奶最后一程
奶奶今年八十四虛歲,生前耳聰目明,牙齒康健。端午節,奶奶還張羅著泡粽葉,給我們家和三個姑姑家包粽子。端午節一過,奶奶就躺在炕上,不愛吃,不愛動。全家人都以為奶奶是年紀大了,累著了,躺幾天休息休息就好了。這樣躺了十幾天,家人覺得不對,送奶奶去醫院檢查。從膠南人民醫院到青醫附院,最后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奶奶的病情惡化的很快,在醫院住了十幾天就走了。
就像是一場夢,家人都無法接受。全家人都以為奶奶的身體好,活過九十沒有問題,誰能相信奶奶會走的這么突然。
如今,我祖輩的四個親人都不在人世了。姥姥六十幾歲突發腦溢血走了,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爺爺七十三虛歲走的,當時我在讀大一。姥爺八十高齡走的,我沒在身邊。
奶奶走之前兒女子孫基本都回到了她身邊,她都看到了。
農村有習俗,老人喜歡在熱炕頭上走。奶奶在醫院陷入腦昏迷還留著最后一口氣,可能就是想她的熱炕頭。我開車拉著媽媽搶在奶奶的車前面,回家給奶奶鋪炕。奶奶回到家,在她的熱炕上平靜的躺了一個多小時。
奶奶咯出了最后一口氣,走了。當時我和媽媽陪在奶奶身邊。我強忍住哽咽(看日子的二姑父還沒回來,不允許子女哭),爬到炕上,顫抖著雙手,小心翼翼地給奶奶關了吊瓶,取下針頭,拔下了氧氣管。
奶奶就像是睡著了,眼睛輕閉,嘴半開著,我輕輕地給奶奶合上嘴,送了奶奶最后一程。
奶奶走的平靜安詳,很是體面。
奶奶是我眼睜睜送走的唯一一個親人。第一次,親眼目睹了生死。第一次,深深地知道了什么是生死一瞬間。
二姑夫回來了,黃歷上說沒有任何忌諱。被壓抑的情感頃刻崩發,舉家哀嚎。
子女后代不分晝夜輪流給奶奶守靈。第三天,給奶奶出殯,入土安葬。奶奶以前跟父親和弟弟不止一次地交代過,她百年后的葬禮要用鼓手。我們完成了奶奶的心愿,請了20個鼓手,給奶奶辦了一個方圓百里規模最大的葬禮。奶奶生前愛聽茂腔,請來的戲班唱的很好,跟奶奶的唱戲機唱的一樣,奶奶在天上聽著,應該會滿意。奶奶生前享福,走的也很風光,生前走后,應該是沒什么遺憾了。愿奶奶安息。
奶奶的堅強
知道奶奶一生要強,不知道奶奶如此堅強。
奶奶剛嫁給爺爺的時候,家徒四壁,住的是看瓜棚屋。爺爺奶奶生養著五個孩子,搬了九次家。光在我的記憶里,就蓋過四次房子。
奶奶晚年享福,兒女子孫都孝順。
奶奶病情發展的快,在醫院住了十幾天,算是沒怎么受罪。最后兩天內臟出血,應該是很疼,奶奶也只是輕聲念叨幾句受死了。鄰床的老爺爺癌細泡擴散至全身,止疼藥都無效,老爺爺不分晝夜不停的喊娘,我們聽著都揪心。相比之下,奶奶牙齒咬地咯咯響也不哭喊呻吟,奶奶的堅強讓我們這些小輩無比心疼,更是無比敬佩。
老人們說,奶奶有福氣,老天爺不讓她多受罪,所以趕緊把她帶走了。
奶奶造福后代
奶奶住院治病,除去報銷的部分,只花了一萬多塊錢。奶奶走后,姑姑們收拾奶奶的遺物,發現奶奶抽屜里整整齊齊的放著兩摞錢,一摞一萬,還有沒來得及捆好的,雜七雜八一共四萬多。光這個錢,奶奶治病都用不完。我們這些孫子輩,都做好了給奶奶湊錢治病的準備,都還沒有輪到。
奶奶一生樂善好施,治愈面癱患者無數。我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經常治病不收錢,經濟條件差的患者,都是免費治療。積德行善,善有善報。奶奶的骨灰回家的半路上,突然下了一陣雨,奶奶到家前,雨突然又停了。老天爺也為奶奶哭泣。葬禮三天,天氣都不算熱。
奶奶走了,全村人都來送奶奶,送來的紙錢像小山一樣堆滿了奶奶的雜物房。奶奶的人情錢四萬多,這在農村,實屬罕見。
長輩們都說奶奶的病如果發現的早,不但治不好,奶奶還多受罪,到時候肯定是傾家蕩產,人財兩空。子孫孝順,奶奶不拖累后代,這是奶奶積的福報。
兄友妹恭
別人家的親兄弟為了爭家產出人命,我們家恰恰相反。二叔英年早逝,意外離去。父親是長子,下面有三個姑姑。按照農村封建禮法,奶奶留下的錢都是父親的。父親把三個姑姑召集起來,想把錢平分,姑姑們都不同意。父親無奈,提出給小姑家在讀大三的表弟一萬塊,姑姑們讓父親先給表弟保管著,等他結婚的時候再給他。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不掙家產反而互幫互讓的姊妹不多了。
父母和三個姑姑家都在一個村,我們這些小輩們都在各地打拼,聚少離多,父母和姑姑們這么友愛團結,外人肯定不敢欺負,我們這些小輩們可以放心地在外奮斗。
爺爺奶奶在天上陪著我們
爺爺走了十六年了,這十六年來,我無數次地夢到爺爺,無數次從夢中哭醒。奶奶現在也走了,這幾天,哭哭歇歇,用姑姑的話說,都沒力氣哭了。
我們家傳統,父母跟爺爺奶奶沒分家,我們一直住在一起,從母親進門,至今已有三十九年了。
八十年代初期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供銷社多種經營辦公室主任的位子上退休在家的爺爺,帶領著父母和兩個姑姑,又從村里雇了幾個人,承包了村大隊的飯店。飯店一開就是近二十年。父母起早貪黑,二十年如一日,從炸油條、做包子、饅頭開始,把飯店開的越來越紅火。我們家成了鎮上第一個萬元戶,日子越過越好。
凡事都有兩面性。承包飯店那一年,我五歲,弟弟兩歲。父母的飯店經營的越紅火,就越沒有時間陪我和弟弟。我和弟弟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遠遠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
小的時候不懂事,又被爺爺奶奶慣著,經常跟爺爺奶奶耍小脾氣,長大了,慢慢懂事了,才一點一點的意識到,身上的好多脾性,都是來源于爺爺奶奶的影響,這是血濃于水的傳承。比如我生活講究和輕微潔癖的衛生習慣,是被爺爺影響被奶奶夸出來的。爺爺生活講究,很愛講衛生,八十年代家里被爺爺布置的像個機關家庭。我受爺爺的熏陶,繼承了爺爺的生活習慣。小時候我喜歡到村里的小河洗衣服,給爺爺奶奶洗衣服奶奶就跟鄰居奶奶們夸我,越夸我越愛洗,越洗越愛干凈……
爺爺自學成才,見多識廣,經常給我和弟弟講道理,講人生,講做人,什么都教我們。
奶奶要強,能干,愛操心。這些特點都傳給了我。
從小看著我們長大,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爺爺奶奶都走了。在我的原生家庭,我再也不是誰的親孫女了,我只是個女兒。只這一點,就足夠讓我悲傷不已。
表妹說,姥姥沒有走,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著我們。我愿意相信表妹的話。
爺爺奶奶,你們一定是在天上看著我們,庇佑著我們。爺爺奶奶,你們安心地過你們的生活吧,我們永遠懷念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