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事回老家,回來后身體有點不舒服。晚上七點四十五分,忽然想起敘事群有個重要講座,匆匆打開電腦,劉建平老師的講座正在進行。我仔細一聽,哦,他談的是讀書,正合我意,可惜來的有點晚了,已進行到第二部分,還好,沒有錯過。
劉老師博覽群書,他說讀書應有選擇,要參考名家機構的推薦,買書應考慮出版社、出版時間等,看一看專業網站和博客的推薦,如吳泓老師的新浪博客等等,買書的學問還真不少。
我自認為比一般老師多讀了幾本書,在這里我感到了自己的淺薄。劉老師推薦了部分著名出版社和閱讀書目。令老師們大開眼界,這下我們的閱讀有了方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比绾卧谟邢薜臅r間讀更多的書?這要加強讀書的戰略設計和計劃安排。學會精讀,他以讀《論語》為例說了圖書的選擇。
他說書籍購買的原則是名出版社、名家經典為主,如《論語》要選中華書局的,《四書集注》、《論語譯注》、《論語今讀》(重要義理闡析)、《論語新解》這四本書我都有,只是沒有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不能說讀完了。接著他又推薦了金良年的《論語譯注》,孫欽善的《論語注譯》,李零的《喪家狗》等。可見劉老師讀書之多,一本《論語》他讀了幾十年。國學經典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讀完的,像《論語》、《道德經》和《莊子》不能以讀了幾遍算,閱讀時間要以年算,要用一生去讀,讓經典陪伴一生。
怎么讀?他的精讀建議讓我大開眼界。他說要從面上了解,從點上突破,精于開始:一篇文章,一組文章,一本書。真正學會讀書的門檻:精讀、讀熟、讀透,讀出自己的心得和感覺。讓我汗顏,我還停留在第一二層次吧。他還說要從不同角度,無數次地重復,精讀經典名著,爛熟于心,脫口而出。建立自己的學術根據地,學問才能有根。否則,一輩子都是“半票讀者”。然后他又講了如何精讀的方法,太棒了。
昨晚的收獲很大,雖然電腦網絡不穩定,我用手機在床上聽完了下半部分,能聽到如此高水平的講座受益很大,想不到手機QQ視頻聊天如此方便。
昨天晚上身體不舒服,沒有記錄。今早醒來身體好多了,早早起來記下昨天的收獲。向劉老師學習,不做半票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