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了30幾年,可能面臨過很多困惑、責難,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做過很多不恰當的舉動。有得有失間都平穩地度過了。
相處好的都成為了朋友。相處不好的也相望天涯。
但,說實話,我從來未像現在這樣長時間的絕望和沮喪。
僅僅是因為,我遇到了和其他女性遇到的一樣,全天下最普遍的難題——如何處理婆媳關系。
她是領導
我的婆婆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也有不錯的涵養。在行政單位工作數十年,積累了很多為人處世的經驗和方法。雖然并未親見,但能感覺到,在單位是比較受歡迎的那種。平時說話客氣熱情但絕對有分寸。讀書不少,無論任何事情,都有很清晰的觀點和主見。
和婆婆相比,我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面,要幼稚很多,也直率和欠考慮。
這是婆婆很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雖然我們常常在各種雞湯狗血文中看到,譬如,什么做好自己,就能立于不敗之地等等。但確實,如何精妙地處理好工作中與領導同事的關系,如何維系好自己重視的關系,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不僅僅止步于勾心斗角。
凡事就有利有弊。說起我們之間相處的事情,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是親人、愛人和朋友,都不會真的爆發,也不會真的當做一件大事來爭執。但,事實上,也許是因為一句話沒說,一個眼神沒到位,婆婆就爆發了,覺得我不尊重她,不考慮她的感受。而我還處在不知所云的茫然中。而就算兒子對她大吼大叫,她也一樣甘之如飴。
那個常常把“兒子是兒子,兒媳是閨女”掛在嘴上的人,我相信,很多時候,她是出于真心。前提是,你必須要秋毫入微地體會她的感受。否則,那就是上綱上線的教育。是的,教育。
好吧。是我給了她教育我的機會。
在很多很多次這樣的事件過程中,我都會有種絕望的委屈。多年受到的教育,讓我很清楚,自己并未非不尊重長輩的人;多年受到的教育,也不允許我與老人爭執;多年受到的教育,又讓我很清醒的認識到那些所謂的“這樣那樣”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是我與母親、親人和朋友之間都不會發生的齷齪與誤解。同時,多年受到的教育,也不能忍受自己被冤枉。最終,從婆媳之間的矛盾變成了我自己與自己的斗爭,自己與自己的勸慰,自己與自己的和解。這種斗爭到和解的過程有多大殺傷力,有多可怕,我自己最清楚。
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是的,我不快樂。
每次矛盾之后,我在內心掙扎之后,都會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在生活中,我不自覺地把她當做親人。她因為我的婚姻,和我形成了一種親人紐帶。
然而,這種“親人關系”是能夠像與自己的母親那樣,輕松對待的嗎?
不能。與其說,這是親人,不如說她是領導。
想想我們怎么對待領導?保持一定的距離!討好!恭敬!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們因為什么發生矛盾
孩子。
孩子是一切的根源。
有人說,你們可以自己帶孩子。有人說,你們可以和老人分開住,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情況。
我得承認,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我需要老人幫我帶孩子。
老人也為孩子和我們的家庭付出很多。
這也是我,雖然如此不快樂不幸福,也都要有所忍耐的原因。我們家應該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4+2+1。老人幫忙帶孩子,丈夫忙于工作,我要一邊工作一邊直接處理與孩子與公婆的關系。而我正是現在媒體上叫囂的“為了孩子忍耐而非分離”的那類讓人捶胸頓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女性。
應該說,我遇到了講理的公婆。我們鬧矛盾,從來不是因為天天你看不順我我看不順你。大多數因為孩子。因為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學習等各種問題,甚至給孩子一頓吃多少飯,都要有不同意見。
這是多大的內耗。
我害怕這種內耗。厭惡這種內耗。消磨了我們的精力,讓我們變得無比瑣碎、婆媽,心胸狹窄。
可是,我左想右想,只有一條路,等待孩子長大。天哪,有多少父母希望時間不要流逝的那么快。可我的內心,卻如此盼望渴望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希望我能有一切力量自己照顧孩子。
快長大吧,孩子!
如何解決這種矛盾
說實話,我不知道如何能非常有效地解決這些不快。如果能,我希望是立刻馬上。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分開,保持距離,給彼此一些空間和美感。
如果不能,我所能想到的,便是如下:
1.寬容。我們可以體諒朋友,很少和朋友吵架鬧矛盾,也很容易和知心朋友交心,相互理解對方的處境。但往往在婆媳關系中,卻僵持著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好吧,就算不能為對方考慮,那就請放寬你的心胸。盡量放寬。再盡量。
2.堅持自己的原則。這是我最近最大的感受。堅持原則并不一定是怒吼著生氣,聲嘶力竭的堅持。真正的堅持,是溫和的,持久的,冷靜的。我不和你吵,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是我的原則和底線。自己不怒,但我有我的道理,你可以不同意不遵從,但是我的原則不能打破。
3.三思后行。凡事做之前多想想,不要怕麻煩,多說一些甜蜜的體貼的話不會死人,不會對你造成任何損失。當然,最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優秀的自己,成熟的自己,有掌控力的自己,是獲得別人尊重的基礎。暴躁和責備,只能拉低你的情商和身份,只能讓你在關系中處于劣勢。所以,將在工作中的智慧和管控力同樣用在生活中,你不會吃虧。
4.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現代已婚女性的悲哀往往是將很多精力放在孩子、維持家庭和應付工作上。我們變成了老公眼里的黃臉婆,孩子眼里的嘮叨媽媽,婆婆眼里的惡媳婦,領導眼里的廢材。可是我們很委屈,很無奈。因為我們努力付出奉獻到忘記自己,沒有自己。我想說,我從不后悔結婚生子,特別是孩子,給了我多少幸福、愛與依戀,這是世界上無法替代的情感。我很感恩孩子的降臨,愛他如我的生命。但,我們應該更愛自己。孩子也能從我們身上感受到我們的情緒,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我們處理家庭關系時所用的方式,甚至我們平時是如何交流講話為人處世。所以,講真,要好好的經營自己,努力地讓自己離夢想更近,離我們喜歡的狀態更近。因為,我們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不會因為少吃一頓飯而餓死,不會因為少睡一個小時困死,不會因為少穿一件衣服凍死。但他會學習我們暴躁的情緒,激烈的話語,可憎的行為方式,會因為我們的瑣碎、狹隘和無所追求而變得平庸、不可愛。
寫了這么多,我得說,我仍然不能釋懷。這種不能釋懷,可能一直持續到關系淡漠、解除。
但是,我得和自己的內心和解。因為,我得像模像樣的活下去。這世間值得我追求、擁有、保護的東西太多,遠遠勝于這三五分鐘的矛盾帶給我的傷痛。
突然想起之前一直特別火的山東網癮戒除所楊永信的電擊療法。我在嘗試自己給自己做電擊。不停地擊打,把沮喪化解。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