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各位書友,今天是和學勇每天讀一本書的第557天,第557本,今晚我們要分享的這本書是《功能社會:德魯克自選集》。在前幾天,我參與的德魯克實踐論壇上放了德魯克學院的創辦人邵明路先生的一個遠程的視頻的分享,他談到這本書。這本書是當年德魯克先生生前見邵明路先生的時候,推薦他看的兩本書之一。今天院長來濟南和我討論項目的時候,又是再次推薦我看這本書。所以今晚我們就來分享這本對德魯克或者說理解德魯克管理思想的本原做一個分享。
德魯克先生被稱之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但是德魯克本人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管理學家,而是認為自己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德魯克先生對很多問題有洞見,不管是戰略、目標還是營銷,都有了這種非常深入的洞察,原因在于德魯克先生把管理、把社會、把整個的世界的發展放在了一個生態學的高度來思考和洞察。比如,在這本書中,德魯克先生所稱之為的“功能社會”指的是一個社會應該給予其每個成員以社會地位和功能而且這個社會的決定性權利是合法的權利,這個社會才能夠被稱之為“功能性的社會”。
德魯克先生在這本書中也談到了,一個公司不但是一個經濟結構,還是一個社會結構。我們讀德魯克先生的書,不是說某一句話能夠幫助我們做決策,而是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從任何新的事物中挖掘本質,找到其歷史淵源。
各位書友,你是否認為你自己的公司不管這個公司是你自己創辦和經營,還是我們是其中的一分子,它是否是一個生態的系統,是否是一個活的生命,是否是一個隨著時間流逝的的一個生命體,其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特殊的,或者說都有其身份和功能。
在讀這本書中,我不禁想起了兩個事情:一個事情是東岳先生所講的哲學的遞弱代償和分化構合。實際上我的理解,一個功能性社會就是一個不斷分化和不斷構合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用公司,或者用各種各樣的形態的組織形態,構成了社會化結構的有效性。
因為德魯克所關注的一些核心點,就在于如何讓一家公司,如何讓一個人,如何讓一個社會有效、乃至卓有成效。我們來看自己的公司,現在運行是否卓有成效,公司的結構是什么,每一個人,每一個部門,是否在有效運轉,他們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的部門是否在有效的履行他的職責和功能,還是相反。同時,他身份賦予其功能的那個權利是否是合法的權利。
我們學習組織行為學知道,在公司里面有兩個權利的運行,一個是公開的由權利來分配或構成的這樣的權利機構。還有一種是潛規則,那么,按照德魯克先生的觀點,一個社會、一個公司、一個系統有效運行,決定其權利應該是合法的權利。
在過去的工業社會里面,權利實際上是由上往下來分配的。而在目前這樣的智能社會里面,權利實際上是來自于之外的。德魯克先生講過一段話:內部都是成本,成果都在外部。這樣我們來看組織的話,或者我們看企業的話,實際上就是一個在整個的社會體系中第一個小結構,而這樣的結構的每一個個人、個體都在整個的系統中彼此運作。每個個體,需要在一個組織里面有恰當的、合適的地位和功能。同時給這個社會連接。同時因由互聯網的存在,每一個人的信息打破了過去的限制,成為一個順暢的存在。所以德魯克先生說,在這樣的一個知識社會里面,首先我們要清晰我們這個組織存在的使命是什么。因為在這樣的一個高速的互動、每一個人都非常方便、迅捷的獲得全部信息的情況下,過去的管理是靠信息不對稱,而現在信息不對稱完全被擊穿了。而這時候組織存在或者能夠把這些人聚合到一起的那個愿景就變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德魯克經典五問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因為有這樣的一個使命的共識和召喚,所有人才可能聚合到一起。所以決定這個體系或決定這個組織存在的首要的要素就是那個使命。
而那個使命的賦予應該是來自于合法的權利。我們看到很多時候,一個公司的愿景、使命往往是由創辦人或者由早期的創業團隊所樹立的,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要不斷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這個組織得以有效運行。同時,在這個組織中,每一個人的地位和功能也要有效。我想起另外一個工具,理解層次法,既然我們說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社會是一個生態的系統。在系統之下,就是身份,當我們把這個公司看成一個系統,第一步就要解決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個個體或每一個組織的身份是什么。而這個身份就決定了他的愿景、使命、價值觀,決定了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應該行使什么樣的行為。
我們把公司、把管理看成一個系統的功能,那么,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結構中,作為一個組織,所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和外部客戶的這樣的交互。德魯克先生還說,企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來自于創造顧客,如果一個組織沒有顧客的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德魯克經典五問:我們的顧客是誰,他重視什么價值。我們有什么樣的成果,我們的計劃是什么。所以,一個個體,或者說一個個人,一個組織,它的目的、目標、行為、動機要跟社會或者整個系統的目的、目標、行為動機結合在一起。比如現在說,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那這個時代里面,整個社會的目的、目標、行為、動機是什么呢?我們要非常的清晰,然后依次來決定我們這個組織的目的、目標、行為和動機。否則的話,這個社會將無法理解和容納我們。一個反社會的、沒有根基的,無法融入社會的個體,不僅會顯得缺乏理性,而且會被視為危險的人物。他代表著分裂的、威脅的和神秘的力量。所以,作為每一個人我們要深刻的理解這個社會正在發生什么,德魯克先生在這本書中談到一個叫多元的社會,實際上我們的社會處在一個多元的狀態里,我們有大型組織,大型央企,我們也有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我們也有工藝組織,甚至自組織,包括個人的組織。在這樣的一個蓬勃、充滿了涌現的社會里面,每一個人都要思考在這樣的多元社會里面,我們每一個個體應該做什么。
今天下午和德魯克學院的院長討論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和討論,每一個個體和企業應該區分兩個事情:第一,他想做什么。第二,他應該做什么。管理有效性指的是要讓我們的每個個體、團隊、組織和未來要從我們想做什么,轉到我們應該做什么。當然,也有可能這兩者本身是合一的。所以我們說,一個功能社會的理論需要建立在一個彼此的依賴之上的。每個人都不是孤島,每個人和組織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在這樣的更加多元的社會里面,我們更應該建立一個組織的相互依賴關系。所以按照東岳先生的說法,一個系統發展的越進步,越豐富,實際上就越脆弱。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尋求社會平臺化的支持,以他相互的彼此依賴。這樣的依賴很多時候并不是一個物質上的相互依賴,而是怎么樣能夠建立一個彼此交流的精神和更多彼此服務的世界。
而且你會發現,很多的這樣的互動和交流,更多的來自于外包,就是來自于整個社會的不斷分化。德魯克先生說:組織的角色取決于社會飛速的變化,一個組織今天做的事情明天很可能由另外一個組織來做。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美團外賣、共享單車,過去我們的吃飯和出行實際上已經越來越有專業的機構來做了。每個組織將會越來越多的功能被其他組織所代理完成。在這樣的過程中,每一個個體和組織都要承擔出相應的責任,所以,在德魯克先生這樣的體系里面,強調使命,強調責任,強調績效,強調目標。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卓有成效,都能夠有成果,比如,德魯克先生說,在這樣的多元的世界里面,怎么樣來形成一個基本的規則呢?就是根據成果來了解和管理。
所以德魯克先生的一本書叫《成果管理》,我的理解就是以成果來建立彼此互動和依賴的基礎。我對德魯克學院的辦公見墻上的一個字,始終鐫刻在我的心里面,就是“今天你貢獻了什么”。而貢獻是來自于成果,而不是來自于苦勞。國內實踐德魯克思想的陳春花老師始終說:功能比苦勞要大。或者說,我們只認功能,而不在公司的績效體系里面承認苦勞。
在一個有效的功能社會里面,我們可以把組織,也視為一個小的社會。我們實際上還是要以成果來恒定的,未來每個人會變得更加的自由和自主。然后和這個社會的鏈接會越來越密切。隨著這樣的智能社會的不斷推進,每一個人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者未來的可存在設備與這個世界廣泛交流。而這時候,彼此交流的基礎就是那個成果,所以未來,一個人和組織成長的上限取決于他與這個世界的聯絡的結構,你是否有效的聯系到別的社會單元,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體。所以,把每個人都融在社會的、更大的網絡中,在這樣的社會依存中,去體現存在,去創造成果,去實現豐盛。祝福大家,晚安!
【創辦人簡介】
王學勇
企業教練、行動學習催化師、心理咨詢師
“和學勇每天讀一本書”創辦人、受邀濟南電視臺《文化泉城:我的故事我愛的書》分享嘉賓
山東學習型企業家俱樂部總執行長
受邀擔任《齊魯創業 》、《我能贏》、《鄉戀》等省內多家廣播電臺欄目嘉賓,職場求職欄目《才女無敵》職場顧問
2017年“創客中國”山東省創新創業大賽評委
“齊魯銀行杯”濟南2017創業大賽評委等
研究方向:企業價值增長,組織轉型,企業教練
培訓教練領域涉及能源、制造、銀行、醫藥、IT、零售連鎖、餐飲、教育培訓等數百家企業
想讀更多的書卻沒有時間?
在任何一個你知道的平臺,搜索“超級連接者王學勇”(UC的朋友直接搜索“王學勇”)
每天都能得到一本書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