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還在讀大學時,一年暑假,我想獨自去江南旅行,媽媽問可不可以一起去,她也想出去散散心。
我說我剩的現金不多,只能做背包自助旅行。她也同意。稍微商定一下行程,我到附近的售票點買了兩張南寧到杭州的臥鋪中鋪票,和媽媽一起收拾行囊出發。
這是我第一次和媽媽一起旅行,也是第一次由我負責媽媽的旅費。那時還是個“只消耗不產出”的窮學生,從數額不多的獎學金里省下路費去旅行。媽媽也尊重我的決定,不做無謂的溺愛。去掉來回的車費之后,我們必須把旅程八天的所有預算控制在1300塊。
一路上,我們住青年旅舍25元一個床位的四人間宿舍,搭公共汽車,大量步行,或者使用當地的免費公共自行車把整座城市逛個遍,三餐吃的都是路邊小吃或則居民區里普通小店。
那年的夏天特別的熱,從火車站出來的正午,太陽毒辣辣的活像冷刀子在皮膚上割劃。我拿著地圖和事前攻略找巴士車站,媽媽在后面打著傘幫我扇風。我帶她住青年旅舍的上下鋪,在雷峰塔下凈慈寺旁長橋邊上的“過客”青年旅舍。
從公共巴士上下來,有迂回曲折地往路邊深處走了一陣之后,過客青年旅舍老墻、木窗、青瓦在一片綠蔭中若隱若現,充滿純樸的原色,在午后貪婪的艷陽之下顯得那么慵懶。推開接納的老木門,是一座小小的透天書吧,平靜而簡單。
這處旅舍,是我帶給媽媽的驚喜,平價而舒適,還可以仰望雷峰塔,一起懷念那些她抱著我一起看《新白娘子傳奇》的孩童時光。
門前的花開花落,帶有自由的氣息,純粹而真實。清晨,我們會一大清早起來出門去散步游玩,順路買些饅頭和小吃,趁著艷陽高照暑氣蒸騰之前回到旅舍去,然后一整個下午都留在里面納涼避暑,閱讀和午睡。直到傍晚時分,才又再次出門。
在杭州,吃得最多的就是小籠包,卻并沒有去探訪名店,只是吃街頭隨時可以碰到的店鋪,連名字都沒有記住。杭州的小籠包,與上海和臺灣的都略有不同,用杭州人的話來說,就是“縮小版的包子”。
既然是像“包子”,面皮自然是發酵過的(上海小籠的皮并不進行發酵),顏色白皙,形狀工整,湯汁略為多油,是的面皮更為細膩入味。吾人尤愛鮮肉小籠,粉白多汁的肉團,入口有彈性,感覺甚好。皮雖不薄,卻不算厚,尚且能隱隱約約能看到里面的湯汁。
湯汁無疑是最精華的部分,若以湯匙破開,一個小籠包的湯汁,大約可以盛滿一湯匙。咬一小孔吸食湯汁可謂是吃小籠的最高潮。故此用筷子夾取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不能讓小籠破皮讓湯汁漏光,所以夾小籠竟是講究巧勁而非蠻力的事情。
晚餐之后,各自租一輛自行車,向著西湖騎去。看著夕照雷峰映出漫天紅霞,我們繞著西湖騎行。夜幕降臨,暑氣消弭,游人散去,自行車輪摩擦地面的聲音伴隨則耳邊的風聲,漸漸將世俗的聲音隱莫。
媽媽和我偶爾交談,感慨眼前美景。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她在前我在后,各自騎行著。望著幽美暮色中,媽媽輕快騎行的背影,心中暗暗慶幸,原來她仍然年輕著美麗著。更希望,她能一直這樣年輕著美麗著。
短短八天,大約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的如此深入地和媽媽相處。我們都不再被各自的學業或者事業所圍困,并在旅行中有了大片大片“深談”的時間,因著這段旅程,我們有了一起商量問題和一起做出決定的機會,我第一次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得以重新認識我的母親。
和媽媽一起去旅行,抓緊時間出發吧。
原創作品
2014年4月7日發表于微信公眾號【并非關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諧音:吃了吃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