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小區的王伯今年八十九歲了。我曾經以為九十歲是很老很老的一個年齡,老到難以走到的一個年齡。但是看見王伯,我倒感覺有信心了。
昨天王伯遇見我,叫住我:我馬上又要走嘍。我忙回他道:明年又等你回來哈。
王伯在他五十多歲時痛失妻子,之后也找過不少,但是卻從沒有長久過的。后來便被女兒接到美國去生活,并變身為美藉華人。在國內只能待半年便必須離開。已近九十的高齡,卻還是每年必須回國來住上半年,并且是一個人飛回飛去。
我曾經問過王伯,美國多好,為什么還要往國內跑呀?多辛苦。王伯說,還是在國內待著舒服呢,在國外聽著好聽,東西貴得要命,還不安全。不能自己一個到處走動。我在國內,在這兒住兩三個月,去北海住兩月,多自由與舒心。北海的房子也買了許多年了,鄰居也熟悉了,雖然是我自己一人住,感覺也有人說話的。
我豎著大姆指道:王伯呀,您可真能干哦。真羨慕您老天上地下的飛來飛去地玩兒。但王伯卻嘆了口氣說,唉,怎么辦呢?一個人必須什么都靠自己啊。一臉地落寞與孤獨。這也是王伯臉上常有的表情,我幾乎沒有看見過他爽朗地笑過,臉上更不會愉悅,走過他的身邊都會感覺到一種郁郁。
二
王伯當然是有太多的機會重覓伴侶的。王伯年輕時是名帥哥,至今也還保持著挺直的脊背、適中的身材。除了眼睛有點老年性白內障外,耳朵好,走路利索,甚至風度翩翩,遠沒有老態龍鐘之感。
但以我對王伯的了解,我知道他再婚的最大障礙應該是自己內心里有一道坎——經濟帳的坎。作為一名小有錢財的男性,并不愿意過多地將自己的所有與人分享。但找一個同齡的,不太可能,一是誰都喜歡年輕的、二是同齡的女人也不愿意再找伴侶了。但是年輕的女性愿意找一個老頭的,除了經濟壓力稍大的人,誰又愿意找一個老頭呢?
而小區里另一位也近九十歲的張伯便不一樣了。張伯一生無子,老伴去世后,半年不到便回老家找了一位老伴回來,在一起過了一年后,老伴要求登記不然就散伙。老伴比他年輕了二十歲,無職業,但也并非離了老頭便沒有飯吃沒有房住的人。找這老頭當然不可能是因為愛情。人類本就具有交易的屬性。如果沒有所得,又憑什么去付出呢?現在倆老已生活在一起十幾年,每天看見老倆口手牽手(老太太扶著老頭)出去散步,還一路上有說有笑的,相遇時都能感受到他倆身上愉快的氣場。
三
從哲學意義上來看,人類正是因為逃避不愉快、逃避孤獨、痛苦、無意義感才努力去工作、創造、戀愛、社交的。也正因此而發展出當今完美的世界。
而財富與事業只能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但不能決定他是否幸福。事實上,這個世界的男人和女人,誰也離不了誰,我們的幸福和歡樂,我們的痛苦和憂傷息息相關、絲絲相扣。因此,人類才會用不自由來換取建立規則的安心感。
而其實,學會敞開心扉地去愛一個人,又何嘗不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呢?我們在給予愛和感受愛之間、在角色與自我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便會讓自己獲得快樂和幸福。
年少時,我們也許會覺得孤單是一件很酷的事,但長大后,尤其年老時會感覺孤單是一件很凄涼的事了。
曾經有人把孤單劃分成十二個級別:一級是一個人逛街;二級一個人逛超市;三級一個人喝咖啡;四級一個人吃火鍋;五級一個人下棋;六級一個人看電影;七級一個人看海;八級一個人去游樂場;九級一個人旅行;十級一個人搬家;十一級一個人看病;第十二級孤獨是一個人做手術。
這當然是一個開玩笑式的分類,并且開篇還用了叔本華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而梭羅也曾經說過:人們贊賞并被認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罷了。我們干嗎要夸大一種生活,貶低另一種生活呢?
四
這個時代,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豐裕,但是,財富依然還是不可能均衡地掌握在所有人手里時,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成了一大人生課題。
這段時間,香港影星周潤發夫妻倆準備將自己所擁有的56個億捐贈引發了大家的思考與討論。周潤發說,這個財富不是我的,只是由我暫時保存而已,最終都屬于社會。而比爾蓋茨夫妻倆也準備裸捐,他們認為這樣才有益于社會。
當然這兩人都非普通人了,但是,我也看見報道,周潤發一個月不過五百元用度,穿十五元一雙的人字拖,甚至連理發都覺得貴。
那么,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對于人生對于地球,我們都只是暫時的過客,對于手里所擁有的財富,我們也只是暫時擁有而已,重要的是,讓這些財富真正用之所道、獲之所益而不為物所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