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一個明確的思想來建構你的故事
(四)
從一個故事里,你想表達怎樣的主題思想?
故事不需要解釋。
事件和結構是故事的手段,用它們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并且將其證明。
但是,絕對不要解釋。
并不是去上思想政治課,觀眾和讀者不會對你的解釋感興趣,無論你的解釋是通過人物的對白還是畫外音。
不管是悲傷還是歡樂。故事的意義,都必須通過具有情感表現力的故事高潮來進行戲劇化的表達。那就要圍繞一個明確的思想來構建。
越是明確在一個點,給予讀者思考的空間就越大,如果什么都想表達,那么就不可避免會渙散成為一堆散沙。
在實際操作上,這個看起來人人都懂的觀點,恰恰是最難的。更多的作者往往是想要表達的太多,想要證明的更多,用各種堆砌,生怕讀者不知道自己的意思。
不管是什么樣的主題思想,是故事在表達它,而不是將思想敘述到故事中。當你開展一個主題,各種各樣想要表達的誘惑都會游離到身邊來,帶著好意,或者不懷好意,抵御它們,從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剝離出無關的表達,哪怕這個表達是自以為精美絕倫的。
同一個思想表達的正反面,應該是在故事中循環往復進行的,較量不斷增強,緊張度越來越大,沖突越來越激烈,正和負,在一次次的場景中反復交替,直到在最后的絕望中迎頭相撞。這個碰撞,就是故事的高潮。贏了的那一方,就是你要表達的思想。
比如說,最后贏的是正面思想,正義戰勝了邪惡,因為主人公堅忍不拔英勇無畏,電影《生死時速》、《沉默的羔羊》就是這樣;最后贏的也可能是負面思想,邪惡戰勝正義,因為反面人物的殘酷無情和權勢的陰暗力量。比如《七宗罪》、《問答》、《唐人街》。
明確的思想,對抗的節奏,是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最根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