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比賽煽熱了詩詞歌賦,一檔節目炒火了朗讀默誦。
老子說,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當所有人高調視閱讀為習慣標桿時,閱讀本身這事兒便丟失了它的初衷。讀書,是一種習慣,是跟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吃飯睡覺是物質需求的存在,而閱讀則是伴隨著人的精神需求的存在。當閱讀被過度渲染,普天效仿時,那也便是說明在我們的生活里,太過缺少這樣的習慣。因為不是刻在骨子里,所以最終仍將是嘩眾取寵的閃現,持不久,恒不遠,終究會被其他所替代。
然而,作為一個良端的開啟,也是好的。起碼,我們開始有了想要閱讀的念想。
于是,我們在讀書節搶購更多更雜的書,我們會把書歸在隨身物件里頻頻青睞,我們常常光顧新華書店,我們選擇有書的茶室和咖吧,我們聊天里關于閱讀感悟的比重多了些,我們關注作者的動態也勤了些。諸如種種,這些不經意的更替,便是一場關于書事的篤修。修到哪里是哪里,可以慢,盡量慢,順其自然,不需要預見。
當然,家里有小朋友的,我們倒是要用點心思的。學齡前的娃,可以劃出個專門讀書的小區域,五花八門的少兒讀物內容要備好,紙張品質要環保,有規定時間的陪伴閱讀是關鍵。每天擠出點時間,帶著孩子故事閱讀會培養小朋友閱讀的興趣,并且閱讀前后的書本擺放要高標準,在這個時段需要強化他們讀書愛書的意識。當小朋友開始第一次閱讀,我們可以送給他們一枚精致的刻章紀念,比如子祺藏書,從那一刻起烙上印痕的每一本書便是娃的娃,因為有了歸屬,書的存在有了新的價值。書與孩子的緣份自此開始,這樣的儀式感很是重要。
如果家里有小學生,那么書籍的安放可以凌亂開了,書房里,客廳里,陽臺里,床頭上,甚至衛生間里,都應該擺放書籍,貌似雜亂實質有序。此時的閱讀,已經不需要我們的陪伴了。年級越高,越是自主。我們要確保他們隨時隨手都可以翻閱到喜愛的圖書。每天睡覺前的閱讀交流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閱讀孩子閱讀的書籍,推薦可以閱讀的書籍給孩子。閱讀的有趣沒趣,隨著小朋友的領悟會不斷變化,我們也要允許他們的多變,只需要負責在自己的調度里一波更換一波。
家里已經是中學生了,如果不是特別不適當的書籍,我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買書。孩子的意識層次決定他的閱讀,書籍涉及的深度和廣度已然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了。當然,善意的提示和把關還是有必要的。是現實功利也好,興趣愛好也罷,此時的閱讀如果還沒有成為習慣,那么在他們的一生里,書很難成為精神寄托,以最自然的習慣出現在他們的生活里。就如同現在的我們,對于閱讀,有無數次的決心,也有無數次的沒有堅持。
當然,閱讀是一種你認為需要便需要的習慣,無關他人,可以只有自己。斷斷續續沒事,只要記得有這樣的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