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本就是中國人的一種情節,更是一次歸來,一次心靈的相聚,和新的啟程!
在春運伊始的這些天,我突然看到了陳可辛導演匠心拍攝的網絡短片《三分鐘》,“這部作品根據現實改編,記錄下女乘務員與兒子的春節三分鐘短暫相聚的時刻,讓人淚目”。
光是看到短片簡介,足以讓我等漂泊在外的游子產生莫大的共鳴。春節,真的是很期待它快點來,因為有在家等我們歸去的家人;同時又希望它能晚點來,因為它也是那些堅守工作崗位人們的最忙最累最思念的日子。
隨著火車站里,那些無論是各個身份、階層的人們涌進檢票口,擠滿站臺,翹首期待歸鄉的火車到來的那一刻,我便知,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那些扛著大包小包的、背著的、提著的、拉著的、牽著的、相互扶持的,那都是滿滿的愛;親情、友情、愛情無所不包括。
同時,很多列車的乘務員卻在春節沒有假期的,他們的年,就是和列車上的老鄉一起過。當她看見,乘客們都能順利上下車,順利坐到位置上,放好行李,就是他們思念的開始;無論是十幾還是二十幾個小時,他們都會堅守在那趟列車上,當看見那些老鄉用家鄉話嘮著嗑,困了臥座而睡,相互依靠的那一瞬間,便是,他們職責的全好詮釋。
當,列車到達終點站時,剩下空蕩蕩的車廂時,便是他們堅守的最后價值體現。殊不知,這趟車都會經過自己的家鄉,但,沒時間讓他回去看看孩子,擁抱一下愛人,陪陪家人。那怕是一刻也好!
今年,她妹妹決定讓她把兒子帶到站臺來,想在停站旅客上下車完成的那三分鐘剩余的時間,讓她和她兒子說說話,哪怕是一個擁抱也好。6天的行程,只為這三分鐘的相聚,內心自然是無比的激動,一路的期待,一路的興奮。
當,車進站的時候,她便看見了站臺上的妹妹和兒子。可是,車還沒停穩,繼續滑行,她激動的敲打了車窗,也沒能讓兒子發現她。列車停穩后,她嫻熟的打開車門,有序的指揮乘客上下車。殊不知,作為一個母親,此時多么渴望想擁抱一下自己兒子,可是,乘客沒有完全上車,兒子此時也沒有看到自己,自己也看不見兒子。妹妹將兒子抱了起來,就在那一刻,兒子看見了媽媽!此時,車已經到站一分多鐘了,旅客也全部上車了。兒子與母親相見了。擁抱了,媽媽就盯著兒子看,竟無語凝噎!兒子竟然背起來他在村頭期待與媽媽相見一直溫習的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聽到站臺的廣播,車要關門了!媽媽說:兒子,今天時間不夠了,我們先不背了。妹妹對姐姐說:聽他背完吧。媽媽又一次不知道說些什么。隨著那一秒一秒的流逝,車站響起了最后的通告。
媽媽一邊跳上車廂,再收起車臺階,關門的一瞬間說:你還有什么要跟媽媽說的嗎?
可是兒子還是再大聲的向媽媽背出了乘法口訣的最后幾列!直到列車開動......
當,列車漸行遠去,留下的是兒子目送的眼神和媽媽那痛苦的不舍!
春節,春運,春天!這不僅是一個辭舊迎新,萬家團圓,大地回春的節日。更是億萬國人的期許,思念和希望。向遠在家里的家人表示感恩,向留守在工作崗位的陌生人表示感謝,向繼續在外奮斗或是歸鄉的自己道聲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