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忘記是前段時間什么時候,在朋友圈盛行了一張張XX的產品使用說明書,玩法是輸入自己的名字,系統后臺自動生成一張關于自己的產品使用書的海報。雖然系統生成的海報純屬娛樂惡搞,但周圍的朋友玩得不亦樂乎。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把人本身比做是一款產品。
? ? ? 梁寧產品思維30講里提到——每個人其實都是一款產品,而產品能力是訓練一個人的判斷信息 ,抓住要點,整合有限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世界交付,并且獲得回報。、
? ? ? 試問,我們有了解過自己這款產品嗎?
? ? ? 我們絕大部分人應該很少意識到,其實在龐大的社會協作體系下,我們自己本身其實就是一款產品,提供著某些服務和協助,用于解決社會的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不管我們做什么工作,本質上我們都是通過將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出來賣的。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款產品,本質上都是出來賣的,唯一的不同是怎么賣?賣什么價錢?
? ? ?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你這款產品提供的服務越重要,你賣的價錢也就越高。
? ? ? 因此,了解我們自己這款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 ? ? 該如何了解自己這款產品呢?
? ? ? 我們很多時候對自己是沒有太清晰的認識的,因為沒有認知框架,我們每天面對著各種正面負面信息,不知道如何處置。不了解自己,所以不懂如何將自身價值打包成產品向世界交付。
? ? ? 這里,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中提到了用戶體驗的五大層次——感知層,角色框架層,資源結構層,能力圈層和戰略存在層
? ? ? 用戶體驗的五大層次可以運用產品思維幫助自己了解自己,將自己打造成一款好產品。
? ? ? 五個層次中,其中感知層和角色框架層是淺層的認知。
? ? ? 感知層——
? ? ? 一個產品,我們拿到它,它設計得美不美,質感怎么樣。一個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這個人的身材,相貌,說話什么口音,穿衣怎么搭配。這個就是感知層。我們了解自己的第一步,也是確定這些屬性,我們呈現給他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什么呢?得體還是嘻哈?整潔還是邋遢?
? ? ? 角色框架層——
? ? ?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馴化。在這個社會體系里,我們扮演著多種角色,我們是子女,是父母,是學生,是醫生,是創業者等等······我們需要梳理好這些我們在社會上的多種角色,協調并做好角色的責任。我們大家都在接受各種服務,為你提供服務的那個人,其實也都是角色設定好的溝通方式和交付內容。事實上,這有利于節省我們同世界溝通的成本。
? ? ? 接下來往第三層,就是深層次的自我認知了。
? ? ? 資源結構層——
? ? ? 每個人在這個層次都是不一樣的,它包括了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我們將自身打造成產品的過程中,資源結構的不同會推動每個人,去往不同的地方。了解自己的資源結構層,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梳理自己。
? ? ? 能力圈——
? ? ? 社會處于分工協會的狀態,有些人會編程技術,有些人運營能力很強,有些人營銷方面是把好手。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能力圈,這個能力圈會隨著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不斷被擴充,價值的交付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能力圈的整合。
? ? ? 戰略存在層——
? ? ? 這一層是我們每個人的內核,戰略存在層,也就是你做一件事的原動力。如果做一件事嗎,你找到了做這件事的價值,刷到自己于世界的存在感,讓他快樂,那就是這個原點就是你的存在層。一個人如果確定了他的戰略存在層,比如他覺得運營是能夠讓他找到存在感的東西,讓他快樂,那他的能力圈和資源結構層也會隨之慢慢改變。找到人生的原點,是最關鍵的一步。
? ? ? 我們自身的感知層的樣貌會發生變化,角色身份會變,所擁有的資源也在變化,能力圈也會不斷拓展,但如果你沒有找到讓你快樂的原點,你的存在感會無處安放。
? ? ? 試著運用這五大用戶體驗的層次了解自己,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好的產品,向世界交付我們的價值,也獲得屬于我們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