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為運營控運營案例開刀營Day 1 作業。
20個習以為常的現象或結論
1.為什么麥當勞附近都有肯德基
2.為什么沙縣小吃附近都有蘭州拉面、老馬家牛肉面
3.為什么7-11附近都有ok便利店
4.為什么貢茶火了之后會有很多雷同的奶茶品牌如皇茶、御可貢茶等
5.為什么說起可樂一般指的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個牌子
6. 為什么黃豆是主要的豆漿原材料
7.為什么餐廳會設置套餐和單點的菜式
8. 為什么坐公車不需要系安全帶
9.為什么廣州地鐵公車會設置老人票和學生票
10.為什么去電影院看電影要配爆米花和可樂
11.為什么廣州英語培訓機構、地產公司喜歡在地鐵口派廣告傳單
12. 為什么電腦鍵盤字母鍵不是按26個字母順序排列
13.為什么會有“學區房”的說法
14.為什么廣告要請明星代言
15.為什么會有“留在大城市奮斗,回家鄉工作就是混日子”的說法
16. 為什么星巴克會給人“裝逼”“小資”的品牌感覺
17.為什么近一年來微課在微信上如此流行
18.為什么輸入法會推薦各類皮膚給用戶
19.為什么同樣是傳達信息,短信飛信不如微信
20.為什么大眾點評、美團、淘寶、京東的首頁界面很類似
解釋3個習以為常的現象或結論
1.為什么廣州的麥當勞附近都有肯德基(反之成立)
- 用戶相似:用戶人群都是以快餐消費人群為主,品牌、產品、服務的相似決定兩者在選址上有雷同性;麥當勞、肯德基主要開設在廣州主要的地鐵口和商場,人流量大,選址相似是為了搶占客戶;
- 集群效應 :經濟圈的集群效應,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必勝客等餐飲店的存在,形成了快餐店的集群效應,方便用戶確定消費的目的地,彼此吸引了更多顧客流量。類似于鞋城一定有很多賣鞋的,消費者會到鞋城去買鞋;
-
品牌互補: 在選址和集群效應下,兩者形成了品牌互補的現象,雙方提供雷同的服務同時也教育和加深用戶對快餐品牌的消費習慣,從而強化了快餐品牌的印象,既是競爭又是互補的關系。
以上分析也適合沙縣/蘭州拉面,7-11/OK便利店,滴滴和優步。
19.為什么同樣是傳達信息,短信飛信不如微信
- 收費限制:短信是運營商夾帶在話費中一項業務,收費明確,數量有限。相比微信無限度的文字信息,短信限制了交流。飛信在WiFi條件下也實現免費,但送達模式和短信雷同,短信的體驗限制飛信的發展;
- 設計一般:短信的界面依賴于手機系統,飛信的界面、表情的設計都不夠吸引人;相比之下,微信的UI設計精致太多;
- 產品屬性的區別:短信本質上不是社交工具,更多是運營商營收的手段,因此限制短信數量和文字字數,用戶不得不付費;飛信雖然在WiFi情況下突破了文字的數字,補充了短信的不足,但是飛信依托于短信而生,用戶收到飛信仍以短信模式接收,在微信和qq存在的情況下,飛信并無優勢。
總的來說,短信飛信似乎是運營商充滿傲慢的產品,只想著從用戶身上獲取費用,使得短信如今只成為廣告和通知的入口,信息交流則在微信上。飛信有段時間有社交的屬性,不過終究缺乏社交基因,變成四不像產品。不過,短信和飛信的必要性在于,使用電話號碼身份ID的時候,依然需要通過它來做文字交流。合拍的下一步才能到微信社交上。
8. 為什么坐公車不需要系安全帶
- 座位設計:公車座位設計上多有扶手,希望乘客抓住,而非利用安全帶保護;公車座位不方便系安全帶;
- 車速慢:城市內公交車車速一般較慢,發生碰撞的可能性較小;
- 不利于疏散:公交車座位安全帶不利于事故疏散。
從 安全帶的作用來看,它是用來在車輛發生碰撞、使用緊急制動的時候,通過預緊裝置,讓原本較為松弛的安全帶瞬間緊固,從而讓佩戴的人能夠保持原位置,不發生大幅度的偏移而造成二次碰撞。(果殼)
也就是說,安全帶的作用在于防止二次碰撞,而公車上發生二次碰撞的機會較小,安全帶反倒會造成不安全因素。一般上高速的城際大巴,還是有安全帶的。
作業感受
1.20個現象有些是之前有思考過的,有些是今天強迫自己多想幾個為什么得出的。
2.寫出20個現象和結論的思考方式是:按照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學習生活、身邊物品的分類進行歸類思考。作為一個吃貨,發現對吃,餐飲的問題比較多。
3.選擇3個現象進行分析:主要是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專業性比較強的問題,還是百度一下進行搜索。
4.生活處處有驚喜,很多習以為常的現象背后都有很多有趣的推導過程和結果。保持好奇心最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