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窮人有了錢,窮人便消失了。
20年前,小周莊絕大多數人家都很窮,但窮人之間還是有差距,其中有個家族最窮。
那是一個藏姓家族,位于村落中心地段,正對著池塘和遠處的曬谷場,再遠處是農田,視野一片開闊,家中兩兄弟宅院連在一起,地方相當寬敞。門口是一條平坦的路,鄉親們往來之間,多經過他們門前。對他們家的窮,也算是熟視無睹了。
可以這么說:小周莊風水最好的宅基地上,住著最窮的人家。從我記事起,他們就特別窮,在大家都是土屋的年代,他們的土屋歪歪扭扭裂縫滿墻;在全村都蓋瓦房的時候,他們家勉強修補了土屋的裂縫。
這20多年里,其他人家最多是晚幾年買電視,少買一輛自行車,晚幾年買洗衣機冰箱空調....而那家人,除了有碗飯吃,大人小孩穿的用的,基本上都買不起,常年穿著臟舊的衣服。只要看一眼他們,就能知道舊中國的樣子,他們就像定居在村子里的乞丐,但又自力更生。
他們的窮,驚動了政府,每年發一筆補助金,也算是杯水車薪的關懷。
窮歸窮,他們一直活得好好地。畢竟生活是在農村,背靠黃土,再窮,總不至于餓死。那戶人家,只要不餓死,就夠了。
但據說他們的吃食,也是慘不忍睹的,現在流行的黑暗料理,只是一個比喻,而他們家的伙食,真的是又黑又暗。都說他們的灶臺廚具都不能看...但他們照樣吃得很開心,很健康,大人小孩,從沒見生病過,強壯如牛。十里八鄉有個流動看病的醫生,就是不能從這戶人家身上賺到一分錢。大概冥冥之中,天無絕窮人之路。
都是一個村子里的,為什么窮人之間,也有貧富差距?
我總結了一下小周莊窮人家庭的幾大共同特征:
家中有常年生病的老人
主要勞動力不足,或身體不好
子女過多,大于等于兩個
除了種地,家中沒有其它賺錢來源
只要占了其中任何一兩條,基本上就必窮無疑,而那藏姓人家,不僅全占了,還有自己的特點:家中有一位精神失常的妻子,后來又續娶了一位殘疾人。
那位精神失常的妻子,叫春梅,娶進門時本來一切正常,她面容清麗,皮膚白皙,生下的兩個男孩也是健康的很,如今雙雙成年娶妻生子,并無異樣,說明她當年很可能受了刺激。
那年代,農村里也沒什么娛樂活動,在言語上欺負最窮的人家,是很多其他窮人的樂趣,說到高興處,多半還會動手動腳...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反正多年后,突然有一天,春梅就發瘋了.....頭發雜亂滿臉污垢,但依然秀麗的她,茫然四處亂撞亂扔東西,但也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后來他們把她送回娘家治病,又新娶了一位手腳障礙的媳婦。又隔了很多年,突然有村民在傳說春梅的消息,說她改嫁了,還生了一對雙胞胎,見她比以前精神很多,看著完全像個正常人....
新娶的這位媳婦,大家都喊她小仨兒,因手腳不便,她勉強生活自理,勉強留守家里洗衣做飯,一點也不能減輕地里的農活負擔。
但這家人的窮,其實和春梅或小仨兒都無關,就算她們四肢發達/頭腦正常,也照樣改變不了窮貌。
很多家庭,窮,是因為子女多,但后來致富,也是受益于子女多。熬過十幾年,孩子紛紛長大成人,便可外出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到了婚齡,好看一點的女孩子,便可托媒婆,找個富貴人家嫁了,從此衣食無憂,貼補娘家;至于男孩子,就只能繼續打工,看自己造化了...
春梅留下的兩個兒子,很快便也下學了,跟著他們的二叔在城市里做技術工,一年一年,一點一滴地積累錢財。
大概是覺得家里太窮了,他們的二叔從未回來過,幾十年里,誰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城市經歷了什么,覺得應該不錯,但他從不回來,又可能也沒有特別好。
在大家紛紛致富很多年后,他們家才后知后覺地略有改觀,直到前幾年,才有了大起色。新蓋了瓦房,用了很多水泥,連門口那一大片泥土地,都用水泥鋪了個遍,格外清爽,揚眉吐氣。
他們的新房子,就算是春梅兒子的婚房,也迎來了新一代兒媳婦,一個美麗大方,健健康康的90后姑娘。不知是他們致富了,腰桿子直了,還是新媳婦有著年輕人的個性,反正也沒人再開他們家玩笑了。
新媳婦手腳麻利,做事勤快,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因為覺得村中人的閑聊很無趣,她也很少參與,寧可待在屋里不出來,但也沒有人,說她不合群。
掐指一算,三十年了,歷經三代人,終于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