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嗎?面對這個問題,仿佛沒有人能夠堅定地說一聲“不”。
著名作家梁曉聲說: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村城市,不分貧富,不分官民,總而言之集體陷入了一個焦慮、忐忑的年代。
春節長假結束。這篇文章,是我在假期的一些感觸。
貌似一切都是巧合,所有的人都在對我說:我很焦慮,焦慮得不知所措。
打工族的表弟,為自己的工作焦慮;家庭主婦的三嬸,為孩子的教育發愁;
或許你會說,這是因為生活條件不夠好,所以才會有這種情緒。
然而,有著標配人生的朋友阿浩,也在對我說:“別看我人前風風光光的,其實我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我怕我一不小心會回到解放前......”
是的,焦慮就像毒氣,充斥在每個人的呼吸系統中,撕扯著人們的五官。然而,你卻看不見它,不知源自何處,又去向何方,你想抓住它,遠離它,卻又無從下手。
為什么所有人都會這么焦慮呢?
網絡上貌似一直存在這樣的人,穿梭于朋友圈、微博、論壇等各個角落,經久不衰:
他們年紀輕輕便成就斐然,他們隨隨便便就有車有房,他們的人生,貌似沒有什么苦難與煩惱,就算有,也只是對他們的一種簡單考驗與變相夸贊......
這樣的人,貌似他們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貌似年薪百萬是隨隨便便的,而自己每天累得半死卻還在為生計發愁,貌似活得很失敗!
面對這樣的信息轟炸,我們愈發想要成功,想要在短時間內證明自己。
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演變成我們無法擺脫的焦慮感。
同齡人和時代在拋棄你的時候,可能真的連一聲招呼都不打。
那么,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克服焦慮呢?
做好兩件事情,有利于緩解自己的焦慮:
1.了解自己;2.洞察本質。
首先,要做一個懂自己的人,先懂自己,才能懂別人。了解自己優勢與劣勢、了解自己的性格與喜好、了解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等。并不斷的check這是不是真的是我想要的,還有那些沒有滿足,自己容不容易滿足。想清楚了才不容易被人動搖,要經得起推敲和考驗。
了解自己之后,可以清晰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和合理的期待,學會和身邊的人相處,建立自己和其他人/其他事情的和諧關系,讓自己活得明白。很多人評價另外一些人用“擰不清”其實就是活不明白,也不明白如何和別人相處,如何建立合理的期望和期待,如何在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距離。
其次,你要學會洞悉事物的本質。我們通過洞察看清規律之后,我們才能讓自己處于一種比較安定的境界,我們減少內心中對變化不安的心理。主動操縱自己的人生,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職場,可以自己動做出很多能夠應對未來的事情。這個社會每天都在變化,這是宇宙運動的核心原則,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存在在意念中構想出來的,這些沒有絕對正確或者錯誤,所以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最佳方式就是我們真正學會思考,學會洞察,學會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和觀察事情的本質。
第一步是教你決定目標,第二步是教你在過程中如何做出正確(合適你的)的選擇。這兩點做好了,再加上一些人生的技巧,你腦中想要的成功不難做到,但能做到這兩點,能分清這世界上的干擾項,且不被干擾但也不過于封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記住每個人想要的是不一樣的,不要隨便干預和評價別人的選擇。也不要讓別人不負責任的評價和建議來干擾你。
所以,人生修煉無時無刻不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