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神雕俠侶》金庸老爺子是當作一部情書來寫的。
人們心心念念的總是楊過和小龍女之間曲折而不羈的愛情,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他們的前輩—王重陽和林朝英這一對歡喜冤家。金庸從未專門寫林朝英和王重陽,我們所了解到的關于他們的故事大都是得自丘處機和小龍女等人的轉述。
江湖兒女,武功是立身之本。許多事情,當大家意見相悖、爭執不下時,到最后往往用比武來解決。無論是解決幫派沖突還是選取武林盟主,盡皆如此。甚至解決終身大事,也可以當街擺擂,比武招親。終林朝英的一生,能和她稍微比劃比劃的就只有王重陽了。
王重陽與林朝英均是武學奇才,原是一對天造地設的佳偶。二人之間,既無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情海波瀾,亦無親友師弟間的仇怨糾葛。林朝英容貌極美,秀眉入鬢,英氣十足。她出身江南大族,行走江湖之際還帶著一個貼身丫鬟;天賦絕倫,武功天下難尋抗手。這樣一個女神式的人物,其心高氣傲可想而知。直到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冤家------王重陽,這個同樣出身不凡、武功絕頂,更胸懷天下的男子。這兩個同樣風華絕代的璧人,就像磁石一般不覺相互吸引,攜手行走江湖。朝夕相處之下難免日久生情,林朝英貌美多才,心中極為戀慕王重陽,而王重陽對她也十分尊敬欣賞。但兩人性格皆高傲不群,始終不愿向對方坦然表達愛意。
王重陽原名“王喆”,從小飽受儒家教育的他擁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起義抗金的事業中。在艱難困厄的抗金前線,想王重陽身為義軍首領,既要運籌帷幄之中,為大軍制定作戰策略,又要身先士卒,利用自己高超的武藝提高士氣,還要在戰后和不利時慰問和激勵大家。在深夜回到自己軍帳中筋疲力盡時,他還不忘給林朝英寫來一封封書信,這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在支撐著他啊!你看他信中對林朝英的稱呼“英妹如見”,要知道在南宋這個禮教大行其道的時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妹子的,他們兩個人的關系恐怕就只剩捅破那層窗戶紙了吧。之后,王重陽所率義軍因寡不敵眾,連遭挫敗,似乎再也難以支撐,但還不忘在信未詢問林朝英的傷勢,雖只寥寥數語,卻是關切殊殷:“比聞極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疴,療絕癥,當為吾妹求之。”
一句“當為吾妹求之”的背后隱藏了多少故事,又有誰知道?從后來的結果來看,王重陽確實為林朝英“求來了”寒玉床,但這其中他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我們卻不得而知。一塊大得可以稱為床的玉石,一塊可以“起沉疴,療絕癥”的無價之寶,王重陽難道不是經歷千難萬險才求得的嗎?“極北苦寒之地”,在只有馬作為交通工具的古代,那是多么遙遠的地方啊。王重陽遠赴北方苦寒之地,千辛萬苦求到寶玉,再不辭辛苦運回中原,只為醫好林朝英的傷!更重要的是,當時王重陽正率義軍抗金,形勢危急,戰事不容絲毫懈怠,但他仍然花費寶貴的時間去尋求寒玉,只是為了醫治一個女子的傷。這是何等的深情啊!
后來王重陽抗金失敗,心灰意冷,在終南山建了個活死人墓,住在里面不出來了,就算是曾經的部下來相勸都不出來,意為與金人“不共戴天”……這時,林朝英前來相慰,用計激他出墓,后來攜手行走江湖,也過了段神仙眷侶般的日子。但兩人都是武學宗師,談話間不覺聊到武學,王重陽每每讓著林朝英,但林女俠何等心高氣傲,“你越是讓著我,就是看不起我”。戀愛中的女人總是有那么些小性子,有些“無理取鬧”。但王重陽卻不知為何裝傻扮呆,說什么”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最后兩人矛盾越積越深,終于走向了最后一步------比武。林姑娘到底是個雅致的人,她立下個規矩:“你若得勝,我當場自刎,以后自然不見你面。我若勝了,你要就是把這活死人墓讓給我住,終生聽我吩咐,任何事不得相違;否則的話,就須得出家。”“把活死人墓讓給我住,終生聽我吩咐”,就已經有相嫁的意思,兩個人都住在里面。這大概就是林姑娘表白的極限了。可是王重陽卻未能明白這其中深意,或者他明白卻故作不知,終于出家做了道士,留下來林朝英獨居古墓,凄涼一生。
王重陽心里還是喜歡甚至是愛著林朝英的,他們一起行走江湖多時,對林朝英的修為應該很了解才對,但他沒揭穿林朝英比武作弊。最終他選擇出家,在活死人墓旁建了全真派,陪著林朝英。自此兩人咫尺天涯……而林朝英也并不恨他, 她住在古墓里,愛恨交織之際,創出了玉女心經,專門克制全真泒的功夫。但看那劍招的名稱,“花前月下”“松下撫琴”“掃雪烹茶”“池邊調鶴”,肯定不只一次的幻想著跟王重陽又劍合壁,雙宿雙飛……這是她把愛意結合畢生所學而創出來的招式。
另外,她還準備有一副嫁妝,可惜她一生都沒機會穿上,王重陽給她的信,她也一直保存著。當年王重陽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對自己情癡,此時人鬼殊途,心中傷痛實難自已。于是悄悄從密道進墓,避開她的丫鬟弟子,對這位江湖舊侶的遺容熟視良久,抑住聲息痛哭了一場。
我想重陽祖師一代宗師,武功天下絕頂,所學又是《先天功》這種道家絕學,按理說長命百歲不是難事,卻在華山論劍不久就與世長辭。我嘗自思量,覺得王重陽在抗金前線必然是受過重傷的,但當時的危急情勢又不容他慢慢療傷。之后,他又遠赴北方苦寒之地求取寒玉,這其中或許又讓他的傷勢更加惡化。只不過王重陽武功高強,深諳養生之道,才沒有表現出來罷了。他對林朝英的情意不做回應,除了身為一代豪俠的“矯情”,或許他知道自己給不了林朝英幸福。而林朝英呢,她本無意贏過王重陽,卻贏得了半生凄涼。正如金庸先生在他另一篇作品《書劍恩仇錄》中所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人間多憾事,林朝英獨坐居古墓,珠冠霞帔為誰鮮艷?
玉女心經,技壓全真。重陽一生,不弱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