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維克·史密斯 |《游戲力》摘錄
1.我們的社會所預設的程序,把男孩變得孤寂,而把女孩變得無力。男孩就應該為了競爭和勝利而犧牲聯結和情感,而女孩就應該為了不傷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成就。
2.在我們的社會里,男孩以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而聞名,注意力缺失癥的案例直線上升。但是我認為,男孩的問題有一部分出在了安全感的方面。男孩的杯子空了,或是漏水,而不是他們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沒有人可以在失去安全感的情況下專注或學習。
葛林斯班寫道:“活潑而有精力的孩子很快能學會追求刺激,來取代他在親密關系中所得不到的滿足。”結果四處跑動使得他們更難被親近。因此,對于有些注意力缺失癥的男孩來說,容易沖動、注意力渙散也許僅是更深層問題的表現而已,他們的癥結是缺乏聯結能力。很多相關治療的效果有限,就是因為沒有針對癥結—安全感缺失,杯子空了。
3.在某些方面,力量似乎是男孩的強項,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們同樣會有無力感。他們的無力感以兩種類型顯示出來:一種很直接,膽怯和害怕、被動和無助的男孩;另一種則比較令人困惑:在家里或教室中不計后果的破壞搗亂的魯莽男孩,他們一點都不像無力的孩子。
4.魯莽和真正勇敢的差別,在于聯結。與一些注意力缺失癥一樣,魯莽的癥結在于早期的安全感問題。我見過太多不顧危險地比賽爬樹的孩子,同時也見過站在樹下只是看著不敢嘗試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看到危險,他就無法安全地探索;如果孩子看到的只是危險,他則根本不敢探索。前一種孩子需要鎮靜的聲音:“慢一點,朋友,讓我們安全地進行。”而后一種需要鼓勵:我們來試試看,我會在這里幫你。”
5.只有卷入爭端,孩子才能學習如何解決爭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加入集體游戲;只有當玩伴中有意見不同者,甚至有恃強凌弱者時,孩子才能拓寬人際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戲中遭到拒絕,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成人如果過早干預,這些學習的機會就喪失了。
6.下一個輪到誰,球是進了還是出界,誰可以被允許,這些沖突都是孩子所需要的。我們經常下意識地插手,解決紛爭、說明規則,因為我們無法忍受沖突。然而,沖突有時就是游戲的核心。童年游戲幫助孩子獲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學習如何有效地處理沖突。他們必須先有一些沖突的經驗,之后才能摸索出處理的方法。當然,被嚴重欺負的人也學不會如何解決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