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說過:“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
你花錢明智嗎
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點頭回答呢?我相信大多數人并沒有很明智的使用自己的每一分錢,原因呢有兩點:首先我們不知道合理推斷貨幣價值的方法,其次,我們還沒有確立起應對不確定的方法。
1.價值和價格
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價值,而能直觀體現其價值的就是其價格,我們花錢的決策機制非常簡單,決定因素就是我們得到的價值是否大于支出的價格,價值大于價格時就購買,價值小于價格時就暫時觀望。
我們每個人都有三個"錢包",分別是"消費","投資","投機"。
"消費"指為了滿足欲望而消耗資產、服務(商品)的行為。為了滿足食欲去吃飯,支出的相應費用就是消費支出。
我們會評估從商品中獲得它對我們的滿足程度,估算它的價值,如果商品實際價格低于預估的價值,則物美價廉,我們會欣然買下,如果商品價格高于效用,我們就會買的不心甘情愿,或者干脆不買。
"投資"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換句話說就是"我在某個對象上花了100元,期待它日后可以帶給我多于100元的回報"。
"投機"指做好會虧損的思想準備,挑戰一下,看是否能夠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典型的例子就是賭博。
投資是可以預計到,與投入的金錢相比,將來回報(利益)的期望值會有所增加,風險較小。
投機是與投入的金錢相比,將來回報(利益)的期望值不一定會增加,風險較大。
為了更明智的花錢,我們必須意識到消費、投資、投機之間的差別,深入挖掘各自的含義,思考與三者相匹配的花錢方法。
2.價值與現金流量
不懂房地產也能估算房子的價值
要知道公寓的價值必須知道公寓的現金流量,即房租。
公寓價值 = 月房租xP (P根據不同地區也會不同)
這個公式的依據是"收益現值法",這是一種通過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推導出物品價值的估值方法,也稱"DCF法"。
比如一個地區的折現率是0.06,則
公寓價值==每年的現金流量 /折現率(利率)
==月房租x12 / 0.06
==月房租 x 200
比如 一年后拿到的100元,相對于現在大約價值為94元(100 / 1.06),此時的6%就是折現率。
3.時間及其影響
人類感知時間的快慢,會根據心情、年齡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即使播放同一首音樂,在安靜或者睡眼惺忪的時候,會覺得它節奏很快,但如果是在劇烈運動或者工作之后就會覺得節奏很慢,可以說,人類感知時間的快慢,是相對的,而且個體間也存在差別。
一般情況下,人們傾向于重視現在,未來的現金流量帶來的效用會逐漸減少。
年輕人能夠正確看待遙遠未來的現金流量帶來的效用,而同樣的現金流量給當下的老年人帶來的效用就明顯低得多,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驟降。
4.概率的錯覺
人們不擅長概率。有一種解釋是因為現實中的事實是獨一無二。概率論能從各種樣本中推導出一定的比例,但現實中,很多時候我們只嘗試一次就會產生結果,根本沒有再試一次的機會。
假設你參加了某競賽并獲勝了,在你面前擺放A,B,C三個保險箱,其中一個裝有100萬獎金,制作方要求你從中選擇一個保險箱,你選擇了A.
主持人盯著你說:"我們首先來打開B保險箱",接著在全場觀眾的注視下打開了B保險箱,其中什么也沒有,你暫時松了一口氣。
然后主持人問你:"你確定選A嗎?現在可以換為C"
是否應該聽取主持人的建議呢,你根據直覺判斷,100萬不是在A保險箱中就在C保險箱中,無論是否更改,期望值都不會改變。
但實際上換成C保險箱后獲得100萬的概率是堅持選擇A保險箱的兩倍。
因為在B保險箱打開的前后,A保險箱中有100萬的概率都是1/3,不回改變,期望值都是33萬,而在B保險箱打開前,100萬放在B或C保險箱的概率是2/3,但知道B保險箱中沒有獎金,C保險箱中有100萬的概率就變成了2/3,選擇C保險箱的期望值就變成了66萬,和繼續選擇A報銷箱相比,期望值增加了1倍。
所以,有時候靠直覺,可能錯過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
5.判斷的習慣
行為經濟學的鼻祖丹尼爾.卡尼曼提出“人們對于較低的概率會反應過度,對于較高的概率則會反應不足”
按照這個理論思考,人們會高估一等獎中獎率這個幾乎為0的概率,低估不中獎這個很高的概率。
6.風險和回報
風險即不確定性。
謀求高收益,就必須做好承擔高風險的思想準備,控制風險有兩種方法:資產組合和期權。
資產組合即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比如在投資高風險的同時配置低風險項目,如在投資股票,基金的同時配置一些債券,銀行定存。
期權是指針對某種標的資產,在事先規定好的未來某一特定的日期或某一段時間內,按照一定的比率或價格交易的權利。
加入你購買了100元的A股票,今后股價可能會上漲使你受益,也肯能下跌使你蒙受損失,如果你提前購買了"任何時候都可以將A股票以100元價格賣出的權利",你就可以安心的投資了,這份安心費就是你提前支付的期權價格,期權可以說是"為應對萬一發生不好的事情所做的準備"
6.繞道的價值
現金在你擁有的一瞬間就開始腐爛了,今天的 100萬,到了明年可能就只有90萬的價值。
人們對金錢的效用,收到個人健康狀況、年齡、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對健康活潑、興趣廣泛的人來說,金錢的效用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小的幅度較小,但終究是減少的。
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保持身體健康,努力提升個人能力,盡力使自己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和享受經歷的能力維持更長時間。
唯吾知足
可以解釋為"懂得滿足的人,心情平靜;不懂得滿足的人,心緒不寧"
所謂貧窮的人,并不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人,而是雖然擁有很多,卻還想要更多,永遠無法滿足的人。當我們確保自己某種程度的財務自由,就感到非常滿足,貪得無厭地追逐金錢,意味著你已成為金錢的奴隸。
我們獲得金錢的目的,是為了擺脫金錢的束縛,獲取自由。
喜歡讀書,旅游的90后小子一枚,在追求自由的大道上與你一同前行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
頭條號申請者 :飛奔的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