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抬起頭,這才知道原來奶奶叫的是我。
她手里捧著一推的檸檬果干向我遞來,口中說的是我聽不懂的家鄉(xiāng)話。
我連忙揀了一塊兒,喂到口中,奶奶卻將剩下的也全都倒在我的手心。甜得掉牙,吃也不是吐也不是,我不禁有些不自在。
我被奶奶的家鄉(xiāng)話弄得不知所措,只好對她笑著點頭然后趁機離開。
回家過年,上街去逛一逛。父輩們在街上同熟悉的親朋交談著,那樣的鄉(xiāng)音于他們是多么親切,而于我又是多么陌生。
飯桌上,親戚朋友們一起親切地交談,有時突然間爆出哄堂大笑,一臉茫然的我急忙問身邊的人:“什么什么?”得到答案后我卻已做不到笑點。
這樣的場景我經歷的實在太多。
家鄉(xiāng)于我,是熟悉又陌生的,我熱愛她,關于她的事情卻所知甚少。
春節(jié),回家過年,鞭炮連連,響聲不斷,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喜色,我也是歡快而欣喜的。
然而,我總感覺缺少些什么,就像我無法融入,就像我只是家鄉(xiāng)的過客。
我感到我與家鄉(xiāng)似有一層隔膜,距離感揮之不去。
又是一個新年,再一次回家。
晚上在樓頂放煙花,我的興奮按耐不住。倒不是因為沒見過,只是在大城市,煙花鞭炮都是稀罕玩意兒。一年也就這個時候能好好地玩上一回。
樓頂上煙花絢爛,別的人家也喜慶哩。
先點著了一個“彩菊煙花”,它馬上便開始迅速旋轉并擦出火花,紅橙色的,一會兒又變成亮眼的綠色,像一團圓形的七彩云,邊緣還有不規(guī)則的放射型的火星,還真像一朵彩菊!但很快便消失了,只剩下空殼和地上留下的黑色的運動軌跡。
不過癮的我們又把三個放在一起,然后點燃,火花立刻便又著起來了。三團火球猛烈地碰撞在一起,緊接著便被互相撞開,各自向著不同的方向飛旋出去。頓時,紅橙黃綠映亮了地面。
再有便是火箭炮,100粒子彈蓄勢待發(fā),我用手拿著它指向天空,點燃。砰——砰——砰——砰,煙花在黑夜上空綻放,放出色彩。
我仰頭望著煙花,那么近,那么亮。
奶奶自己養(yǎng)雞,早上母雞便窩在窩里下蛋。真正的土雞蛋遠沒有想象中的大,甚至比平常的要小很多。從雞窩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拿在手里,還是溫熱的。
蛋殼是白的,有些許黑褐色——你應該猜得到是什么,透出慢慢的鄉(xiāng)土氣息。
我低頭不語,只是看著它。那么近,那么小,那么淳樸。
再看家鄉(xiāng),其實十分親切。
即使我聽不懂他們的方言,但我能看得見他們慈祥的面容,能感受得到傳遞過來的溫暖。
語言的差異不會是距離,我想,就算我離開這里,回到我的現(xiàn)住地,這樣的空間跨度也不會是距離。
不僅因為血緣將我們聯(lián)系到一起,更是因為我們的心是沒有距離的,我們能感受到彼此帶給彼此的溫暖和愛意,這就夠了吧。
距離嗎?心與心沒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