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樂隊隊長的《28/一間房里最少需要幾件家具?》里面提到:
梭羅在《瓦爾登湖》里曾經談到過一個有趣的話題,一間房里最少需要幾件家具?他經過一番討論推理最后得出,一間房里只需要兩件家具:一張床和一把椅子。如果這個問題給到我,恐怕我也想不出更漂亮的答案。一張床和一把椅子對于我來說是難以想象的,那是生活的最簡形式。
我也想了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是臥室嗎?還是只有一間房?如果是臥室,不喜歡擺椅子;如果只有一間房,那至少再加一個桌子,因為電腦是必需品,即便梭羅那個時代沒有電腦,那么書桌對于我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條件的話,不喜歡用手捧著書看,更愿意放在桌子上進行悅讀。
其實所謂的極簡,是因人而異的。在外地工作,所以也討厭有什么繁復瑣碎的東西將房間塞得滿滿的。本來有三件毛衣,兩件是自己購置的,一件是岳母打的,后來覺得占地方,在回家的時候帶了兩件回去。有三件無袖毛衣(不知道叫毛背心,還是叫坎肩),兩件是母親以前買的,一件是老婆買的,也丟了兩件回家。類似的還有一些,唯一添置的是茶具,用來招待同事的,或者有心情的時候自己泡茶喝--畢竟上班時只能用水杯喝,而那樣是喝不出鐵觀音的韻味的。
自以為這樣的生活已經是最簡的了,如果非要按梭羅的來,那做不到?;蛘咦龅搅耍罅_有區別嗎?記得在看一個綜藝節目時,有個歌手唱張學友的歌,唱得很好,頗得神韻,老師點評時也說,的確有張學友的幾成功力,但是歌壇不需要第二個張學友,你可以考慮做第一個XXX(歌手的名字)。
或許人存在的價值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體現出他的個性。如果每個人都活得差不多,這個世界還有什么精彩?想像一下,N個人千篇一律地起床、洗漱、吃飯、上班……同樣的節奏,同樣的思考,那跟電影里的克隆島或者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有什么區別?類似的道理職場上也通用,有人這么講過,如何才能不被辭退,那就是體現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如果公司隨便到人才市場上招個人就能勝任你的工作,甚至比你做得更好,你就要考慮什么時候才不會被掃地出門,上個班提心吊膽,說話得細聲細氣,生怕萬一不小心得罪哪個領導,或者跟哪個“重要”的同事鬧矛盾,就會被炒魷魚。
人在世間,要的是自己一份存在。職場上的拼搏不過是追求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不論是人脈、客戶資源,還是技術、創意,總要有一樣拿得出手,才能體現出生存價值。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的一點亮色,不論是風度、口才,還是體能、思想,哪怕是猥瑣,也要猥瑣出一點個性,否則很容易就喪失自己的存在感,迷失在這滾滾紅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