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72天,寫了二十幾萬字,其中不少錯字、歧義字。幸運的是,在簡書真正意義上結識了許多文友,他們對文字的態度令我心生敬意。
其實,我亦是一個對文中字有“潔癖”之人,看不得別字在眼前晃,讀到的文章若是自己所買紙質書,必定會拿起筆來畫條粗線,一筆一劃改正于旁;若是網絡上文章有類似的情況,是了解熟悉的作者則會截屏告知。有時令自己都感過于認真的是,發送的信息若有別字,必定會改正或是重發告知。
別字,又稱“蟲子”。來簡書寫文前,朋友笑稱不必太在意,我看不得當然回敬不可。令我欣喜的是,在簡書我遇到了理解的文友,他們認真對待的態度,當得上“文友”一詞的稱謂。這種對文字糾錯的態度,便是認真對待,毫不馬虎,盡量做到字達其意。
也加入了幾個文學群,文友間相互激勵,所寫文章互相閱讀。如常找我“麻煩”替我抓“蟲子”的簡友“唯進步不辜負”、“孫學忠”幾人是不厭其煩,有錯必說。他們倆是我的諍友兼文友,彼此監督批評,彼此激勵鼓舞,互相成長互相進步,寫文路上能得此倆優秀的文友常伴,真人生幸事矣!我自己看不得他人文章中的“蟲子”,那自己的更不用說了。如有人指出別字,我最是欣喜了,至于稱其為我的“一字之師”抑或是贈貝之類的,那都不在話下,怎會吝惜呢?我心甘情愿啊!
我是個喜靜之人,有書讀便足矣。常常感懷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過去的十余年業余時間都白白流逝掉,全部獻給了無意義的瞎玩空想中。那時有精力,無養家糊口之壓力,盡可揮灑青春,做自己感興趣的文字事業。只可惜,沒那個意識,少了堅持下去的動力與定力,以致今日來悔悟。
所幸,簡書能滿足我對文字表達的需求,只要你肚里有貨,何愁沒有展示的舞臺?初步寫作,我的第一天簡書寫文也是日更的開始,緣于對文字的“潔癖”之想,我指出了現為我師“文言明語”文章內的幾處錯字。其實我早已發現,忍住了幾天還是懷著忐忑不安之心誠懇指出,心想大不了被他懟我一頓多管閑事,或是無視我的信息,反正是網絡上誰也不認識誰,怕啥啊。
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回復的信息令我感動。文老師說“感謝你,能給我的文章找出問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這不是不好的習慣,說明你認真讀了,放心吧,我特別愿意跟你這樣的朋友交往,再次謝謝你,希望以后遇見類似的問題,大膽提出來,我會虛心接受的。”那一刻起,心里便奉他為良師益友了。
最初認識文老師,說來有些趣味性。那是讀老師的一篇文章,描寫他們年輕時“聽墻根”的事,我讀之啞然失笑,想不到不僅文章寫得棒,所寫之事還坦誠抖露,可見態度真誠毫不偽飾做作。于是便一路往下讀,欽佩老師的文筆為人,成了忠實的“文粉”。
更因老師的緣由,有幸結識優秀的簡友兼文友,她們成績斐然,榜首文章及上榜之文委實不在少數,如“云展云舒”、“簡單JD”、“唯進步不辜負”、“凝迪”、“輕風細雨”等等。隨著日更的繼續與編輯工作的進行,我又有幸知道了眾多優秀的伯樂及簡書優秀創作者們。從中學到的東西,是用多少金錢也無法換來的,可見,因文字而賜予我的所得,實在是三生有幸!
不寫不知道,原來之前并不完全了解認識自己。文章由文字組成,輸出一定文字后,感覺無所適從。不知往下該表達什么,怎樣續寫后面的場景與人物描寫,這些我純屬臆想的虛構文章,說不熟悉寫不下去,似乎也說得過去。可是一細想,也并不是這樣的,許多小說作品大部分是虛構,如玄幻、科幻、仙俠、武俠等等。
細究寫不下去文字的緣由,我曾認真反思檢討,坦誠的講,主要是幾方面:讀書積累不夠、寫作練習不夠、人生的生活閱歷不足、觀察力與洞察力不足等等。看似人家信手拈來隨意一動筆即洋洋灑灑幾千字,依我看并非偶然,那都是歷經多少時間積累練習而就的。
于是我對文字的態度,又有了一個認識,那便是重積累。只有沉下心來,認真對待,著重積累與練習,我的內心才會安定。至于那些因文章而得來的貝與鉆,不是我的所求,但也絕不嫌棄。有,則笑納之,無,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