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晚剛去取了新買的書,張子溪的《如光影常在》和朱天文的《紅氣球的旅行》厚厚的包裝完美的兩本書,心儀已久。前本是去同里游玩去書店閑逛時翻到的,覺得很沉就沒買,后者是讀了她妹妹的作品,很是喜歡里面的情懷,從而認識了她,后來才知道她與侯孝賢關系甚篤,兩人合作電影,才買了這本書。
? 瘋狂買書是大一整年,一直在當當網購書,但對于實體書店一直沒有摒棄,還是會經常逛,不經意間就遇到一本想看的書,而且書店的氣氛向來很好,很安靜,所有紙質物品都賞心悅目,氣味也好聞。高中似乎一直在主動與被迫中努力學習,根本沒有翻閱課外書的機會,到了大學,首先光臨圖書館,覺得好大書好全,簡直饑餓的人撲在了面包上。在我為數不多看書的高中,就認真讀了沈從文差不多全部作品以及汪曾祺小說集,再有就是路遙《平凡的世界》這全是最有名氣的書了,之后一直最愛看沈從文的書,包括散文,小說和自傳。
大一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真的記不得了,只是把村上春樹,川端康成,米蘭.昆德拉,毛姆,張愛玲,三毛幾乎看完了,不僅看,還一個勁的買書,所以大一一年似乎很少像別人一樣積極的參加社團活動,差不多都在圖書館,我一直覺得是自己閱讀太少了,所以很難不待在圖書館,但時間久了,又覺得更加焦急,越來越多的作者被認識,然后對他又毫無了解,而且急于追求速度,往往筆記做的不深入而且不會二次閱讀,有時候又忘記之前的內容,所以也算進入困倦期。
買書的過程自然也算一大快樂之事,據說每年魯迅買書投入的錢都占了很大一筆,所以我也毫不吝嗇每星期幾乎都會買,撕開包裝仔細的翻閱,會用筆做注解。也是那段時間認識很多有意思有趣的國內外作家,喜歡不同風格的作品,又經常找和囤積不同的好作家,研究生平再感慨一番。
喜歡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她的文字功力覺得很好,色彩與人物刻畫都很犀利,跳躍在她的香港,上海之間。喜歡三毛,流浪撒哈拉,結識很多奇妙的伙伴,有一段神奇的人生,后來死掉了我十分的難過。愛讀狄更斯的雙城記,故事的起伏與人物的情感起伏動蕩以及對當時社會現實的著墨簡直神來之筆,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面隱藏的美國夢與十年美國經濟蕭條期的透露,都是各種的美麗講述。口味換的也快,從古典文學到日本文學,從外國名著到中國散文,很多,但也有不喜歡看的,比如政治經濟,很少涉獵總覺得晦澀,可能是我太不開竅了在這些方面,后來喜歡心理學,建筑,真的,書是奇妙的,把我們領進很多全新的領域。
但我,總是不能很好的作用,我感激自己有看書的好習慣,但我明白很多問題不是看書就會解決的,思考運用,加以創新,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條路長而堅。
身邊也有喜歡看書的朋友,會在一起聊天,也許是真正看書太晚了并且領悟力太差,很多故事背后的用意和作者要表達的東西都是很久才能領悟過來的,當時thegreat ?gatsby看了三遍,才一遍一遍的發現別有洞天,似乎第一次寫寫看過的書,目前腦子也很亂,看過的沒聽過的都忘了,卻覺得感覺很好。
這并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事,只是寫下來,牽扯一下回憶才發現大一竟然過去了,什么都忘得差不多了,就記得這些,高中時候的圖書館簡直是擺設。
哎,本打算好好寫,寫深入一些的,卻感到現在不在狀態,也許,之后還會遇見很多有趣適合自己的書,這是生命里也值得歡喜的事了。
安。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