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合和陳羽凡這一次的危機公關,被稱為好公關的范本,傳聞背后有高人指點。
高個屁。
搬出孩子,站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道德高地上,就能夠溫情有愛的讓人不忍打臉,包容大度的讓人不忍罵街?
離婚是個人隱私,說與不說都是個人自由,但是離婚了女的各種秀恩愛,男的各種怒斥不合傳聞,是全心全意為了孩子,還是一門心思的為了名利、臉面?
知情人說:白陳有沒有協議離婚不知道,民政系統顯示的是——已婚。
真以為吃瓜群眾吃屎長大,腦子里都是漿糊?
白百合說幾句聲明就銷聲匿跡了,倒是陳羽凡跑出來無限期退出了娛樂圈。
白是猴精,陳是傻仗義,歸根到底,兩個人都沒有正確的立場。
這次公關的低級之處在于,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就不應該提孩子。
成人世界的各種利令智昏,孩子不應該成為擋箭牌。
竇唯坐地鐵被圍觀,竇靖童發地鐵照支援,王菲演唱會,竇靖童和母親深情對唱。
竇靖童與離異父母的溫情,體現出王菲教育孩子的率真和克制,一個從不談論婚史,也不把婚姻和孩子綁定的女人,修煉的層級高出許多。
有位網友說: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大打出手,從小他媽就告訴他,我不離婚,都是因為你。后來他長大了,遇到了一生中最尷尬的事情,他結婚之時,是父母離婚之日。這才明白,父母在一起,并不是因為他,不過是等待一個決絕的理由。
離婚這種事,很多家長糾結于孩子,最終是讓孩子更困擾。
有人認為孩子太小,名存實亡的婚姻也要保留。
孩子4-5歲就步入了情感敏感期,開始有了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足以敏銳的觀察和捕捉周圍人的情緒。父母彼此不相愛,不是冷漠就是對抗,孩子的不安全感會非常的強烈,以為不正常的婚姻狀態是常態,這種印象一旦停留在潛意識中,日后與人相處會產生疏離感,不太愿意讓人真正靠近。
若是父母表達出我們犧牲多年,都是為了給你一個家這樣的態度,作為背鍋俠的孩子更會有強烈的負罪感,很難輕松自在的面對以后的人生。
離婚不正確的打開方式。
離婚的夫妻,帶孩子的一方更加艱難,怨恨更重。不愿意讓對方探望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謾罵貶低對方,讓孩子也樹立敵對情緒,如此,孩子的分離感就會越重,性格會自卑或暴躁。
另一方面,單親家長因為不能給孩子完整的家庭,往往內疚自責,對于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受挫能力不斷下降,容易任性、自私。
有的單親家長把孩子視為全部的寄托,給孩子過度的壓力,孩子心理負擔極重,容易孤僻、內向。
如果離婚,請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
1.告訴孩子,父母離婚是因為不再喜歡,和你沒有關系。
調查顯示,美國初婚夫妻的離婚率高達40%,但是,他們離婚的初衷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孩子無關,而且他們會告訴孩子:你要學會照顧和保護自己,因為保護孩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離婚的父母,應該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耐心解釋離異的原因,不要敷衍搪塞,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幫助孩子去梳理面對別人的問詢和另眼該如何答復。
孩子有自我的認知,當他意識到這是現實,而且并沒有那么恐怖的時候,他會回歸到單親家庭的安全感中,接受事實。
2.單親家庭父母的責任。
父母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母親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父親給孩子帶來方向感。
單親家庭,性別角色有缺失,家長要調動親戚、朋友的資源,給孩子性別教育的適當補充,讓子女在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面平衡發展。
單親家庭結構不完整,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孩子擴大社交圈,弱化他們內心的缺失,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更加的自主、果敢。
3.離婚父母要正常接觸。
即便父母不再是夫妻,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但都是愛孩子的。父母彼此尊重,和睦相處,一方監護,另一方延續愛的連接,用責任擔當,支撐孩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健康的家比完整的家更有意義。
真正的家庭不是空有家的外殼,里面卻住著兩個貌合神離的人。
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然而太多人注重了家的形式,卻沒有忠于內心。
尊重孩子,承擔愛的責任,失去了一個冷冰冰的家,孩子依然可以溫暖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