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女總免不了聽父母說教做人的道理,可往往不以為然;為人父母總免不了自我反思主動感悟做人的道理,最終奉為圭臬。孩子果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這面平面鏡中我們能真正看清自身的不足,進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四年來,兒子教會我太多太多!
? ? 兒子教會我樂觀!兩歲多的他已經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每每不高興時,總喜歡說“好煩人啊!”最初我不以為意,可是每每看著兒子皺著眉頭說這句話時心里就不免一陣憂傷,小小年紀的他究竟有多煩呢?煩之于他又有怎樣的內涵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偶然一次和家有小寶的同事交流這個問題時,同事哈哈大笑地說:“這不就是你的口頭禪嗎?”我的口頭禪?我喜歡說“好煩人啊!”?仔細回想一下,好像果真如此。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雙眉頻蹙的模樣,看到了自己寫在臉上的煩躁和不滿……一語驚醒夢中人,看來兒子煩惱的根源在我。那么從什么時候起,我有了那句口頭禪?我的煩惱又是什么?抓耳撓腮的我無從考證口頭禪的誕生日,也無法得知煩惱的具體內涵。總體而言,我的生活比較平靜,雖然免不了瑣碎的煩心事,但似乎也沒有什么苦大仇深。可哪個人的生活中沒有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呢?為什么偏偏我喜歡說“好煩人”?客觀生活狀態相似,那只能是主觀心態的差異了。可為什么別人能整日春風滿面,我卻要蹙眉苦臉地給自己念緊箍咒,這個緊箍咒不僅束縛了自己,也束縛了兒子。治標先治本,要想兒子笑聲盈盈,先要我笑臉盈盈。一年多來,無論遇到什么煩心事,我都盡力平復自己的情緒,努力將負能量扼殺在搖籃里,因為沒有什么事比做兒子的小太陽更重要。不知不覺中,我再也沒有聽見兒子說那句口頭禪了,同事也艷羨起我的樂觀。
?兒子教會我求知!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安靜于自己的生活狀態,安靜于自己的所得所知。樂樂出生后,徹底打破了我的安靜。出于小孩子好奇的天性,他什么都想探索,一天都能問“十萬萬個為什么”。——“媽媽,我的小鳥(生殖器)為什么不能飛啊?”“媽媽,人為什么會死啊?”“媽媽,為什么天黑了蚊子就來了?”“媽媽,你為什么這么矮啊?”“媽媽,你屬牛,為什么吃飯不吃草啊?”……每每聽到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我就深感智商不夠用,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你不是老師嗎?”樂樂的一句反問徹底將我鄙視到塵埃里。“老師就應該什么都知道嗎?”我弱弱地問道。“什么都不知道還怎么當老師?”樂樂輕描淡寫地說。每每此時,我欲駁無詞,只好暗暗發奮求知,以維持在兒子面前起碼的尊嚴。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學、兒童性教育……突然發現世界這么大,知識的海洋這么浩瀚,身為媽媽的我居然也能這么勤奮——飯前翻書,睡前聽廣播,走路聽講座,上廁所看文摘。如果樂樂早點出生,說不定我當年高考也能上北大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再面對那些無厘頭的“為什么”時,我也能回答得有理有據。看著樂樂那信服的樣子,心里不免一陣竊喜。養兒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想起一句話,“養兒方知父母恩”,而我是“養兒方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嗎?那就趕緊生個寶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