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教過的孩子最小的才3個多月,國內的同行問我:小寶寶還不會說話,你怎么教,教什么?
我說:照顧孩子的環節,就是教學。比如喂奶、喂飯、換尿布、穿衣服、放睡覺等等。
別逗了!你飄洋過海進大學,就是學做這樣的事?!
“這樣的事”看起來是很簡單,但是不一樣的做法,孩子學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在《這個幼兒園,居然把嬰兒放在地板上讓他自己玩》一文中,我介紹了派克勒理念如何重視嬰兒的行動自由和探索自由。
這篇,我來介紹派克勒理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對孩子的尊重。 通過瑣碎平常的照顧孩子的環節,比如喂奶/喂飯、換尿布和放睡覺,我們幼兒老師如何教給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自信和信任、愛、積極參與照顧自己等等品質。
01
喂奶/喂飯
給嬰兒喂奶、喂飯,一天要好多次。因為很頻繁很瑣碎,技術動作又很簡單,所以很多人不認為這是重要的互動。
你有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一個媽媽一邊給孩子喂奶(不管母乳還是奶瓶),一邊刷手機、或者看電視、打電話、跟人聊天?
一舉兩得,什么都不耽誤。媽媽們也許這么想。
但是孩子會怎么想怎么感覺呢?
打個比方:你的美容師一邊給你做臉,一邊跟旁邊的人聊天,你有什么感覺?你的愛人跟你一個桌子吃飯,卻不停地跟別人講電話,或眼睛盯著手機,你有什么感覺?
是不是感覺不舒服?被忽視?沒有被愛被在乎?
對呀,當你給孩子喂奶、喂飯時這么做,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所以,我們幼兒老師在每一個照顧孩子的環節中,包括喂奶和喂飯,都強調”跟孩子在一起(with the child)” 而不是"對孩子做什么(to the child)"。
喂孩子的時候,我們會跟孩子眼神交流,有時候也一邊喂一邊說點兒小話。其實即使什么也不說,你全部的注意力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能感覺到。
他感覺到被尊重、被關注、被愛著。
還有一種場景你可能也見過多次:小孩子在前邊跑,奶奶端著碗在后面追:“再吃一口!就一口!”
還有媽媽分享自己多喂孩子吃飯的高招:“再幫大象吃一口!這一口是小兔子的!”
......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孩子多喝一口奶,多吃一口飯,真可謂絞盡腦汁、不辭勞苦!
可是,孩子把碗推開了,逃開了,他不就是在說“我吃飽了”么?
只有幾個月的嬰兒,會用他的身體語言傳達信息。當他閉上了嘴巴,或者推開了奶瓶,或者吐出了舌頭,他明明白白地在說:我真的飽了,請不要再喂了!
但你還堅持多喂孩子一口,再多喂一口,你其實是在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跟我說了你的意愿,但是我就是要忽略它!我根本不想尊重你的意愿!我不相信你有辨別“飽”和“沒有飽”的能力!
派克勒強調尊重孩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有持續鍛煉、達到每個運動里程碑的能力;相信孩子知道什么時候餓了,什么時候吃飽了的能力;相信孩子是個有自己意愿、希望被尊重、被重視的獨立個體。
孩子餓的時候,知道用聲音用表情動作告訴我們。同樣,他飽了的時候也會用身體語言來表達。這個時候我們老師一般會說:“謝謝你告訴我你吃飽了?!比缓蟀涯唐炕蝻埻肽瞄_。
我們告訴孩子:我“聽”懂了你的話,我相信你的能力,我尊重你的意愿。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對教育的本質做了詩一般的理解:“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Education is a tree shaking a tree,a cloud to promote a cloud,a soul awaken another soul.)
在喂奶、喂飯這個照顧孩子的環節,我們一遍遍地給孩子示范尊重和信任,孩子就是這樣學到了自信、信任和尊重自己和他人。
以免有人擔心:目前為止,在派克勒理念支持的幼兒機構,還沒有嬰幼兒營養不良或忍饑挨餓的報道。
02
換尿布
換尿布也是教學。真的好像是一句玩笑,其實并不是。
數一數,一天之中你給孩子換尿布的次數,甚至超過你喂奶、喂飯的次數,也超過穿脫衣服的次數,是非常重要的照顧環節。
我們嬰兒班的老師,認為換尿布是非常珍貴的師生一對一的教學環節。
在這個環節,我們不僅要通過輕柔的動作傳達關愛的話語,還要通過邀請和合作參與的方式教給孩子尊重和愛。
1,邀請孩子參與。
換尿布,不是“我給你換”,而是“我們一起來參與這件工作”。
我們首先會邀請孩子來參與這個任務。
邀請的方式有點像是一種儀式:走到孩子身邊,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伸出手問他:“大衛,我們去換尿布好嗎(Shall we change your nappy please)?”
如果你給孩子幾秒的時間(孩子腦子動作反應一般要7秒左右),即使小嬰兒,也會用眼神、表情來回應你,大一點的孩子會伸出手臂給你,或者說“好”、“不”。
當孩子不愿意換尿布的時候,我們就說:“看來你還沒有準備好,那我兩分鐘后再來?!被蛘摺拔蚁热Q歐娜的尿布,然后再來找你?!?br>
一般來說,第二次再來,大多數孩子都會同意。極少不同意的,我們再給兩分鐘。如果兩分鐘后還不同意,就只好對他說:“對不起,我們必須去換尿布了,不然你的屁股會痛的。”
看了我描述的這個邀請儀式,是不是感覺有點小題大做?
有次專業培訓(workshop),一個導師給我們示范了這樣一個場景:她從后面繞過來,忽然抓住一個老師就給她擦鼻涕!那個不幸被“幫助”的老師非常惱火。這個時候導師說:如果我們老師不走到孩子前面告訴他就給他擦鼻涕,或者不邀請孩子就從后面抱起他去換尿布,孩子的心情,就是你現在的心情!
現在你還覺得這種邀請儀式是小題大做嗎?兩歲以下教室的幼兒老師一個人照顧4個孩子,要是沒有這樣的儀式,按時按點去換尿布,是會節約一些時間,但是孩子們的自我評價,恐怕已經碎了一地。
2,過程中的參與。
孩子那么小,怎么讓他參與換尿布的過程呢?
我們的方法是:一邊說,一邊做,告訴孩子一步步你要做什么,細致觀察孩子,跟他互動。
我們一般對孩子說的話類似這些:“下面我要戴上手套了?!薄敖酉聛砦乙涯愕哪虿汲槌鰜砹恕!?“接下來我給你換上干干的新尿布?!?br>
大一點的孩子,參與、合作會更多一些。4、5個月的孩子可以幫忙拿著干尿布,1歲以后的孩子可以自己爬到臺子上。為了便于孩子參與,我們幼兒園換尿布的臺子下面都有一個活動臺階。
另外,當一個老師正在給孩子換尿布時,其他的老師都會尊重他跟孩子一對一的時間,不會去打擾他們。這跟要全心全意地給孩子喂奶、喂飯一個道理,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重視。
請想一下,孩子被邀請、積極參與換尿布環節、跟大人一起合作完成這個任務,和孩子被動地讓大人換尿布,哪一種方式更能給孩子積極地影響呢?
所以我們說,換尿布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孩子從中學到愛、尊重、參與、合作等等積極的品質。
03
放睡覺
睡覺是人的自然需求之一,但是很多的父母、老師為了讓孩子睡覺費心勞神、煩惱不堪。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我們1歲以下的嬰兒班,一般的孩子需要在幼兒園睡兩次,除了剛入園1、2周的寶寶需要一點幫助,其他寶寶都是自己睡著的!
我們團隊有一個共同的觀念: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入睡的能力,我們給他合適的條件和耐心,讓他發揮自己的能力。
我們的程序一般是這樣的。
首先,跟家長溝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睡覺儀式/方式,盡量保持一致。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用包布包著睡,有的孩子需要在睡袋里睡,有的孩子用安慰奶嘴,有的孩子有毛絨兔子陪伴,還有的孩子習慣于睡覺前讀一本書再睡......我們都會盡可能地跟家里的儀式一致。睡覺環境變了,但是睡覺儀式不變,便于孩子入睡。
我記得有個4個多月入園的孩子,睡覺前的儀式包括換尿布、給玩具猴子換尿布,讀猴子故事書,然后唱猴子催眠曲,然后放床上說“玄兒晚安!猴子晚安!”好長的儀式。不過我還是堅持了差不多1個月,直到這個孩子熟悉了環境,換了尿布以后放到床上,就摟著猴子閉上眼睛。
其次,仔細觀察并遵循孩子的困倦信號。孩子困了以后,會用很多身體語言告訴你:揉眼睛、揉鼻子、打呵欠、哭鬧...... 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放孩子睡覺的儀式了。如果錯過了這些信號,孩子就有可能過累(over tired),身體節奏被打亂,很不容易入睡。這個時候就要幫孩子安靜下來,比如喂孩子一些奶,或者給孩子讀書、唱歌什么的,讓孩子進入休息狀態,再放睡覺。
再次,放慢節奏,營造一個舒緩、安靜的睡覺氛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們老師會了解孩子大概什么時候會睡覺。睡覺前差不多半小時開始,我們就不再給孩子新鮮的刺激,換尿布的時候就開始聊很快要睡覺的事,然后慢慢地抱孩子去臥室。
臥室里放著柔和的催眠曲,把孩子輕輕地放上床,輕拍兩下說:“玄兒晚安?!本碗x開臥室。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相信孩子有自己睡覺的能力,沒有陪睡,一般也沒有拍拍哄睡。
有的孩子在家里習慣了被拍著睡,有的甚至常被大人輪流抱著睡、搖著睡(多是來幫忙的祖父母慣的?。?,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耐心來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我們還是堅持放孩子到床上睡,有時候需要拍拍。時間慢慢遞減,最后達到不拍,孩子跟自己聊聊然后就睡了。
孩子醒了以后,一般不立刻抱他起來,讓他躺5-10分鐘,自己玩,熟悉自己的睡覺環境。
在放孩子睡覺這個環節,派克勒主要強調的是相信孩子自己睡覺的能力,使孩子用自己的能力(empower the children)幫自己入睡。這樣一方面當然是孩子睡眠好、更有精力更快樂,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評價。
這里想多說幾句。前幾天讀到魚爸的文章《致陪孩子睡覺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引起很多媽媽的共鳴和眼淚。我卻不由地想:明明孩子有能力自己睡覺,你非要漠視他的能力,把自己搞得疲累不堪,搞成全世界都欠你一個擁抱的悲情母親,何必呢?爸爸們為了自己良心稍安,煽煽情也就罷了,做媽媽的,有輕松一些的方法你不用,自己選擇了陪睡這條路,誰之過呢?
在新西蘭和很多西方國家,祖父母們自己的生活很豐富,不會全職幫著照顧孫子孫女們。年輕的父母們因為職業發展的需要、或自己的選擇,不得不把幾個月的嬰兒放到幼兒園(daycare),所以嬰兒班的教學跟3歲以上的班一樣重要。我們國內的父母很多比較幸運,有老爸老媽幫著帶孩子,希望你也重視照顧嬰兒的環節,給孩子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槭樹街艾林跟你分享。所有圖片來自我工作的幼兒園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