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一丟丟劇透,慎入)
冬日的下午,曬過太陽感覺暖洋洋的,走進電影院看一部暖洋洋的電影,走出電影院還想泡在日光下面,這大概是我對這部《你的名字。》最直接的感受。
我并不是一個擅長寫影評的人,動筆之前專門在網上翻了幾篇影評,想要參考一下。看完后有些失望,我看到的大多是一些關于珍惜、關于愛情或者是關于導演新海誠的各種分析。猶豫再三,寫下了文章的題目,這才是我想說的東西。
穿越故事,是一個被中國寫手寫爛的題材。
如果給穿越加上愛情,這又是一個被中國女寫手寫爛的題材。
如果穿越愛情前面再加上中學生兩個字,足以將很多人攔在電影院之外。
穿越+愛情+中學生,三重過濾,三個俗套的題材相加,故事的俗套程度相當于三者相乘。
這樣的題材,也許有中國導演敢碰,但是幾乎都不會對電影口碑抱多大希望。
《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一部中學生的穿越愛情故事。這部電影刷新了我對這三個詞的認識,也讓我知道俗氣故事的另一種講法。
###先說穿越
我們知道的穿越有時空穿、靈魂穿、身體穿、男女穿、人shou穿,等等。這部電影并不回避這些,事實上故事的推動全靠穿越來進行。
電影的設定給人以很好的代入感,穿越的主角是一男一女兩個普通中學生。所以,我們看到男主不停摸自己胸時會呵呵一笑,看到女主發現變男人后臉紅的表情也會忍不住一樂。
###再說愛情
我們看過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有的狗血、有的感人、有的平淡、有的遺憾。這部電影將愛情表現的很自然,自然到不落俗套,又合乎情理。
我們在感情上都經歷過這樣階段,兩人之間發乎情、止乎禮,情感并不強烈,似乎是朦朧的情愫,卻又有奮不顧身的沖動。在這里,將這種感覺詮釋的恰到好處。
###最后說中學生
成年人幾乎習慣性的會對中學生嗤之以鼻,這得益于三個因素:國內墮胎電影盛行、日漫的中二文化、青春期的刻意叛逆。然而,我們都忘記自己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
上面說到發乎情、止乎禮。對于普通中學生來說,他們在感情中的多數表現在:猶豫多、果斷少;想象多、行動少。不需要海誓山盟、不需要刻骨銘心,剛剛好就好。
**一個好故事的要素**
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包含三個元素:沖突、行動和結局。
在故事的開端沖突就已經出現,這是個快樂的沖突。看到男女主角不停互換身體的快樂日常時,我們會自然的想到,他們肯定要見面來解決這個麻煩。
當我們以為他們會展開行動的時候,真正的沖突——時間線,才出人意料的到來。一個足夠大的障礙讓這個故事充滿了懸念。讓人不爽的是,這個障礙大的有點讓人絕望。
新海誠(導演)是個有意思的人,當觀眾要絕望時,他就丟一個線索,讓情節推進。線索撐不住的時候,他會再丟一個線索出來。就是這樣,一直喂著你,但又一直喂不飽。
到影片的最后,他還不忘吊一下觀眾的胃口。我當時就想說,你夠了,結局我已經猜到了!可是結局出現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會想:這個結局比我猜的合理。
**我為什么對一些影評失望。**
對于不了解新海誠的人來說,看不懂他的歷史、他的技法,也不愿意深究里面的技術。
對于電影來說,意義和說教并不是必要因素,對于這部電影來說,牽強附會的去找他的意義沒多大意義。
看這部電影,我看到的就是一個認真的好故事,好到我不愿意去懷念青春、不愿意去牽扯情懷,只愿意贊嘆這個故事。
PS:電影海報中的場景出現后,我媳婦兒問:停電了?逗樂了整個電影院的人。這是看這部電影的第二個收獲,感謝我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