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發憤的草莓
伙伴小薩最近臉上掛著一抹烏云:她年過六旬的媽,喊著要和她爸分開。
“爸,別聽她的,我媽是豆腐心刀子嘴!”
一開始,她還以為媽媽說說而已。不料后來越講越真,一點都不像開玩笑。
這才讓她嚴肅而緊張起來。要知道,從小到大,她都以父母為一對模范夫妻而驕傲。
都熬過這些年,過了“珍珠婚”的年紀,還要喊停,到底是怎么了?
1
原來,小薩的爸爸早年被安排在異地工作,媽媽一人決心放棄工作,安心留在老家當全職主婦,照顧她和弟弟。
獨自撫養孩子一點都不簡單,她媽媽一門心思全撲在這兩個孩子上,常是市場與家里兩點一線。
長年當全職主婦,她媽媽和社會接觸不多,脾氣慢慢變得古怪,一丁點事能讓她特別敏感。到了現在這把年紀,她媽更是經常捕風捉影,埋怨她父親“卸磨殺驢”——不常陪在她身邊,反是一有空便找哥們玩。
小薩想讓媽媽的注意力從家里轉移出去,建議她平時多看看書陶冶情操,順便學點經營家庭的智慧。然而每次翻開書,她媽媽便開始撐開嘴打哈欠——是的,老人家和社會脫節太多年,書是看不下了。
中國上一輩的媽媽們,有大批量這樣的家庭主婦。她們中,有的原來也有一份工作,但遇上國企改制這樣的節點,在下崗潮中不得不離開職場,紛紛成了全職媽媽,在家“上班”打卡比正式上班的人還要準時。數以萬計的日子里,在飯桌前、廚房里、家庭中圍著老公和孩子轉轉轉,省吃儉用,想買些好的東西,都舍不得出手。
等到孩子成家后不在身邊,老公上了年紀卻依舊身強體壯,她們對著鏡中美人遲暮的自己,用手指劃過臉頰,才發現除了歲月刻下的痕跡,其它一無所有??茨哪亩疾粚牛焕瞎訜o知,被兒女說腐朽,想找三五知己吐吐苦水,拿起電話,兩行眼淚不知向誰流,一時半會說不清這些年的價值在哪里。
全職媽媽,常常把錦瑟年華奉獻給老公,奉獻給孩子,奉獻給至親,卻唯獨忘了自己,忘了給自己提前耕耘一片精神家園。
在外工作的男人普遍認為:“你都不用去上班,多干點家務活是應該的”。結果,這個“多干”等同于“全包”的意思。漸漸地,育兒和家務勞動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全職媽媽份內之事,干得再多也是正常的。連傳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都唱著:“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這么些年埋頭苦干下來,默默無聞為了家,可最終價值仍被嚴重低估。放眼望去,全職媽媽的價值在全球其它地方也沒有被重視。比如在日本,如果妻子是全職媽媽,那么房產只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屬于她的。
這是全職媽媽說不完的眼淚。
2
愁完媽媽的事,小薩也要愁自己的事。
作為一個父母精心培養的女兒,碩士畢業后很快就成家生娃。
沒當媽之前,她的生活還是一朵紅玫瑰,讀讀莎士比亞看看明清小說,到哪都光鮮亮鮮,閑得慌了約三五閨蜜喝喝下午茶,日子好得不要不要;當媽之后,生活滿地雞毛,孩子的吃喝拉撒一樣不能少,哪里還有浪漫可言。
晚上娃一有動靜,她嗖地一下就能坐起來,枕著旁邊此起彼伏的呼嚕聲入睡,第二天白天掛著黑眼圈上班去。明明還有哺乳假,公司說了,這段時間那么一大攤趕時間的業務,什么假都先放一邊去。
不少80后、90后女性目睹了母親大人作為全職太太的辛酸,一邊聽著媽媽在耳邊說“女人就要經濟獨立,不然在家里沒地位”,一邊長大,自然不愿走和母親同樣的路,再苦再累也要有個職場身份。
好吧,既然決定打死都不當全職媽媽,決意要和老公一起養家,在職場上殺出一條路,怎么滴?!天知道,職場媽媽簡直是在鋼絲繩上玩著平衡運動的人兒,沒搞定就會狼狽不堪。
每次晚回家,或是要出個差或加個班,心里滿是愧疚和自責,小心翼翼地詢問長輩們能不能過來幫忙。為了工作上有點起色,又不得不比孩子早起晚睡以搶奪時間。至于兒時那些什么琴棋書畫的個人愛好,暫且只能先放一邊去了。
與此鮮明對比的是,老公每次要加班,一個電話打過來就萬事大吉,沒有后顧之憂;偶爾回到家里在家務上搭把手,就在外人眼中成為“暖男”。
美國普林斯頓的女院長安妮瑪麗斯勞特,在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問題上也深有感觸。
在完成了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一個任期之后,她毅然選擇結束了政壇的生涯。因為她真的不忍心為了職場上的成功,在工作日離開家庭,撇下家里那個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兒子。
職場媽媽的問題是世界難題。想過得輕松點,首先家里得有個愿意承擔家庭責任的靠譜老公,然而,男性要進入爸爸角色,通常是后知后覺的。柏邦妮說:“這個時代把中國女人推向了世界,卻沒有把中國男人拉回家庭”。所以,“爸爸去哪兒”真是個一語雙關的句子。
退而求其次,若是老公幫不上忙,起碼有個在你上班時愿意帶孫子并且身體棒棒的長輩。再不行,如果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生活保姆,也是極好的,但這是個小概率事件。最末的選擇,是放棄職場的發展,工作只求過60分,甘當一名沒有升職加薪追求的普通上班族,就像熬日子一樣。
當然,有一部分聲音會問道:“反正你掙得不多,干嘛不回家帶孩子?要拼得那累干嗎?”嗯,因為很多女性明白,投資在男人身上的感情說不定某天會被清空,而投資在職場上的價值還能積累著,不至于把時間浪費。
還有另外一部分聲音會講:“誰讓你生孩子,要拼職場就別生!”但這真的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以及老公同樣支持這個想法,才能夠排除外界干擾、一無返顧地“丁克”一把。
這是職場媽媽道不完的眼淚。
3
全職媽媽默默付出,職場媽媽絕不認輸。
上一代媽媽是極其辛苦的,這一代的媽媽是極其焦慮的。
還是姑娘時,曾經聽一位同事說:“自從當媽以后,發現什么都不怕!”這句話的畫面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的感覺。
直到自己變成了媽,發現果不其然。光是生孩子的那場陣痛,挺住意味著你已是超人一枚。對于女性來說,成為媽媽必是一個重大轉折,不可能沒影響,只有影響極大或相對的小。很多朋友,在當媽之后會用上小孩的名字,自稱是“某某媽”,意味著一切為此讓步。
在互聯網+時代,在眾多學習活動、業余組織、在線課程當中,女性特別是新手媽媽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是媽媽比較有空?
哪里有!只是當媽之后,深感責任重于泰山,決意要把自己DIY成孩子的榜樣。從此,投資自己永無止境,持續學習沒有盡頭,開始追尋更上一層樓的生活。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生大寶那段時間,我開始發起小城里的分享會,要知道那是以前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生二寶之后,我目睹自己的文字變成一本書,要知道那是我以為不可能實現的人生夢想。每一回都是脫胎換骨,仿佛能聽到骨頭嘎嘎作響。
媽媽是個容易當的角色,也是個最難當的角色。
容易當,因為懷孕了,自然變成媽媽,比開車拿個駕照還簡單。最難當,是因為一旦成了媽媽,必將會有為下一代操不完的心,必將和時間窮人劃上等號,在媽媽這個角色上,你得身傍各種“絕技”。
正如在書架上的繪本里,把媽媽畫成了一個“千手觀音”。甚至前幾天還有個幽默的漫畫,小男生對母親說:“媽媽,今天母親節就不用洗碗了”,話外音是“留著明天再洗”。看到這里,一笑而過。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社會給予爸爸在家庭身份上更多的寬容,但對于媽媽這個角色,是苛刻到完美,搞得好像哪一點沒做好就是個失敗者一樣。
當母親節來臨,別人都在祝福你:“母親節快樂!” 你是否真的有讓自己快樂? 是否在呵護孩子之余,留點時間愛自己?
在每個太陽普照的日子,每一個輕風拂過的歲月,不論你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別忘了——
“你是媽媽,你也是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