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這個廝,渾號“三姓家奴”。三,并不是說他只跳槽了三次,而是指他跳槽了很多次。歷史上記載,他前前后后總共跳槽了九次,這個跳槽記錄在上古時代確實是算蠻多的,但,比起今天那算個球,跳槽九十九次的“一代風(fēng)流英雄人物”估計也大有人在!
其實在三國時代,比呂布跳槽多的也不在少數(shù),劉備就曾經(jīng)十易其主。跳槽多有跳槽多的好處,可以積累多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和閱歷,博采眾長,為今后自立門戶,創(chuàng)造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chǔ)。
只是呂布跟劉備的跳槽方式不同,劉備每每打辭職報告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說自己多么多么舍不得離開之類,只是因為啥啥原因不得已所以才要離開,等有機會我還要繼續(xù)報效您老板的知遇之恩啊云云(大都是假話),往往把老板當(dāng)時也感動的那個稀里嘩啦,哎呀,劉賢弟,你可真是個好人啊! 這個戲子一樣的男人,經(jīng)常傾情義演著無比精彩動人的哭戲,如果能在今天的娛樂圈混,估計即使拿不到奧斯卡,也能混個金雞、百花男影帝之類的當(dāng)當(dāng)!
呂布呢,干脆連辭職報告都不寫(反正也沒文化,不知從何寫起),拿起一把刀,跑到老板辦公室,先把自己老板的頭給剁了,獻給新老板當(dāng)禮物。所以說起跳槽的技術(shù)和情商,呂布和劉備顯然不在一個檔次!
呂布雖說名聲不好,但技術(shù)實力還是有的,周圍也有了張遼、高順、陳宮等兄弟們的幫襯,于是跟劉備一樣開疆拓土,成為了一代豪杰,只是他那點文化實在是低了點,領(lǐng)導(dǎo)管理水平跟曹操、孫權(quán)、劉備不在一個級別上,最終被劉備略施小計給out了。
呂布這個沒啥文化,愛打打殺殺的大流氓,在曹操、孫權(quán)、劉備這些有文化的老流氓眼里,還是嫩了點兒,與跳槽多少次都沒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厚黑文化沒學(xué)到位,就沒機會當(dāng)黑社會老大了。
張獻忠這個家伙,名字里頭倒是有個忠字的,不過那是忽悠三歲小孩的,他是從來不忠的,一旦他的流民隊伍被官軍包圍,他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詐降,等吃完用完了官軍的糧餉,他就又帶著這群流氓無產(chǎn)者造反了,他老爸當(dāng)初真應(yīng)該給他取名叫張獻詐才對!
明朝末年,大明江山內(nèi)憂外患,外有滿清、蒙古、倭寇的侵擾;內(nèi)有宦官專權(quán),以致民不聊生,饑民遍布四野,各地百姓紛紛揭竿。
其中的一支幾十萬的大規(guī)模的義軍,就是張獻忠?guī)С鰜淼摹?/p>
張獻忠每每打不過官軍,就會派出個代表到官軍那里說:我想投降!(當(dāng)然是假的)
簡單地說,他的投降次數(shù),用一只手,是數(shù)不過來的,兩只手都未必,而且他投降的頻率也很高。有一次,從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幾天。
這是難能可貴的。一般說來,投降之后,也得履行個程序,吃個飯,洗個澡,找個地方定居,以上工作全部忙完,至少也得個把個月。但張先生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咂舌。
張獻忠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玩詐降手段,卻一再屢屢得手,這難道是因為官軍統(tǒng)領(lǐng)都是豬腦膏嗎?顯然不是,官軍的統(tǒng)領(lǐng)楊嗣昌、洪承疇、陳奇瑜哪個又不是人精!
張獻忠的隊伍沒完沒了的詐降,卻始終保持著完整的建制,還不放下武器,這本身就說明,張獻忠每次詐降時都不是處于絕對的劣勢之中,如果張獻忠真的處于絕對的劣勢之中,張獻忠的義軍早讓官軍給剿滅了。
于是乎官軍就好像一個癡心不悔的女人,被情郎用一句不變的話“我愛你”,騙了一次又一次,玩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死在情郎的懷里,還在問情郎,你真的愛我嗎?
這就好比三個警察追八個劫匪一樣,警察把劫匪給追得無路可走了,但現(xiàn)在真正的問題來了:三個警察面對八個面臨絕境的拿著槍的劫匪,他們之間要是真打起來,誰會把誰給消滅了呢?如果三個警察想把這八個拿槍的劫匪都帶回警察局,恐怕他們自己也得做好犧牲的準備!如果警察認為這種犧牲太沒有價值,他們自然只有給劫匪讓出道來。
更神的事情還在后面,官軍接受了張獻忠詐降之后不久,張獻忠就又帶著流寇闖入了鳳陽,把朱氏皇帝家的祖墳給刨了。大明帝國的君臣,更因此哭得聲震天地。然后,張獻忠還是厚顏無恥地說:我還想投降!我就是要玩死你們!
張獻忠非常清楚,策略是承載在實力的基礎(chǔ)上的,只有你擁有實力時你才有說話和叫板的權(quán)利,有了實力你可以詐降1000次,也可以造反1000次,喜歡怎么玩就怎么玩,沒實力人家早就把你剁成肯德基的土豆泥了!
以上部分內(nèi)容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