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孩子還小,這些道理請早點跟他說清楚!
有人說:樹大自然直。
但是也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教育,從來不是等孩子長大后才開始的,相反,孩子不知世事時,才是最好的教育階段。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父母才開始哀嘆“管不住孩子了”,不要等到孩子以后吃了大苦頭,父母才開始后悔“早知道當初應該好好教育你”。
所以,趁著現在孩子還小,這些道理請盡早讓孩子明白:
01
舉止文明,待人禮貌
文明禮貌教育是孩子進行良好人際交往的基礎,文明禮貌習慣看起來是孩子的一種行為表現,實際上它與孩子的內心修養有著密切的關系。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樣的,要想別人溫文爾雅的對你,你就得文明禮貌的對待別人。
之前有條新聞:四川遂寧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個七歲小男孩踢了另外一位男乘客三下,男子頓時抓起小孩一個過肩摔,然后對頭部踹了三腳。小孩當場就站不起來了。
男乘客的行為當然是不對的,他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這個小男孩自己本身就沒錯了嗎?
如果小男孩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著要懂文明,講禮貌,那么他就會好好的坐在座位上,而不是肆無忌憚的去踢那個男乘客。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講文明、重禮貌、和善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待人接物是否彬彬有禮是一個人的修養水平高低的體現之一,而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應該是從小養成的。
02
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們應該都聽過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華盛頓砍了爸爸最喜歡的櫻桃樹,雖然他知道爸爸會大發雷霆,但是還是承認了錯誤,勇敢的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年紀小,由于各種原因,闖禍是常事,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犯下錯誤后,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掩飾錯誤,要不就是推卸責任。
孩子還小,有的小錯誤無傷大雅,也就算了,但是長期以往,家長又不教育,孩子就會形成推卸責任的心理習慣,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必定是不堪重用的,是軟弱的。
所以,家長趁著孩子現在還小,要培養孩子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這樣既能讓孩子在做出某種行為前能思考后果,又能讓孩子有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對于日后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幫助。
03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也是法律對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
我們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其實是有些道理,而這可不僅僅只是說孩子的性格,其實孩子以后是否孝順,從小也是能看出來的。
有次在公交車上,看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和一個少年,少年坐著在玩手機,老太太站在一旁給小少年剝桔子,少年吃了幾口就不吃了,老太太勸了幾句,少年就不耐煩的吼:“說了不吃了不吃了,你聽不懂啊,煩死了!”
車上的人都面露異色,老太太卻賠著笑臉,“好好好,都是奶奶不好,不想吃了咱就不吃了啊,乖,別生氣。”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會孝順嗎?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想著等孩子長大以后就懂事了,要知道任何不好的事情,只要有苗頭,如果不及時消滅的話,等待自己的只有后悔和遺憾。
父母平時不能光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孩子一顆孝順的心,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父母更要做好榜樣,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04
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學習
很多孩子認為學習是在給爸爸媽媽學習,寫作業是在為老師寫,一件自己不愿意做,對自己來說,短時間內看不到“利益”的事情,誰愿意認真對待呢?所以他們總會問“我為什么要學習”。
家長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不要含糊其辭,更不要用一句命令來搪塞孩子,而是應該認真給孩子解答這個問題。
學習是辛苦的,這點我們應該承認,但是,孩子們應該明白,學習是讓自己將來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只能被迫謀生。
有些小學畢業的人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就,這點我們也應該承認,但是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遠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尼采曾說,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不斷地學習,就是讓你明白自己為何而活、找尋人生意義的過程。
以上這些道理,家長們在小時候教給孩子,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