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組思維——設計思維的產生
哈哈,這恐怕又是一本令“實用主義er”們失望的書。相較于實操,它更多的是一本有關轉變思維方式的書。作者在兩種主流商業觀點上找到了平衡點,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設計思維,認為人們完全可以通過運用該模式來有效平衡新知識探索活動(創新)和現有知識開發利用活動(效率),從而有規律地實現突破性成長,持續為公司創造商業價值。
作者借用多個案例詳細闡述了“設計思維”對于公司、領導者及設計師的重要性以及其如何利用“設計思維”進行探索和創新。而對我來說,我對作者如何發現并提出“設計思維”這一過程更感興趣,本部分讀書筆記著重記錄“設計思維”的產生過程。
探索的形成過程?Keyword:?Knowledge Funnel—知識漏斗
為什么推動知識發展如此之難?Keyword:?Reliability Bias—可靠性偏見
設計思維究竟是什么?Keyword:?Abductive Logic—溯因邏輯
作者首先提出了“知識漏斗”的觀點,認為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一般經歷發現Mystery(謎團:一個無法解釋的難題)、得到Heuristic(啟發:一個指導人們尋找解決方案的經驗法則)和形成Algorithm(算法:一個可以重復的成功模式)三個階段,也就是從問題錯綜復雜,不知如何下手,到受到某些啟發,找到切入點,再到可以將問題解決簡化為人人都可以操作的公式或者方法。對企業而言,從謎團到啟發再到算法,通過知識漏斗創造的價值就在于效率的大幅提升。麥當勞的成功就是一個明顯案例。
同時,作者提出若要達到麥當勞的成就,需要兩種全然不同的活動:經歷知識漏斗的不同階段,以及在知識漏斗的每個階段內運作。依據James March的管理學理論,作者將兩類活動分別對應為Exploration(探索:搜尋新知識的過程)和Exploitation(開發:將既有知識報酬最大化)。前者的動力來自直覺、感受、對未來的假設、原創性,而后者的動力來自分析、推理、過去的資料、專業度,前者屬于The invention of?business(企業創新),而后者屬于The administration of business(企業管理)。顯然,兩者都能創造價值,但兩種活動都不容易,所以企業通常只會選擇專注于其中一種活動,而排斥另一種,因而損害自身利益。如果只進行探索,企業就沒辦法長久存績。另一方面,如果只進行開發,完全靠開發來創造價值,那總有一天會耗盡所有資源。企業不可能永遠依賴單一知識來源生存。
事實上,僅有小部分公司能夠在探索和開發之間取得平衡,他們的做法是:不斷返回知識漏斗上方,檢視下一個明確的謎團(或者回到原始謎團),通過持續循環的過程,穿越知識漏斗。(這小部分公司就是具有設計思維的公司。)那為什么這么多公司會落入探索和開發的困境,而不選擇平衡二者呢?作者認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會越來越安于企業管理,偏好并鼓勵Analytical Thinking(分析思維),對分析性思考而言,所有的證據都來自于過去,例如過去保存下來的一般性法則、一組事件的觀察或過去發生的行為等。一般經歷人獲得的訓練,不大可能接受替代方案,也即不經思索的Intuitive Thinking(直覺思維),都是要他們援引舊例后再做重大決策。他們的目標并不是排除創新,而是規避直覺思維中的隨機性,而這即是作者提出的Reliability(可靠性)。人們普遍會有Reliability Bias(可靠性偏見),金融學里提過一個有意思的說法,農夫每天早上都會喂母雞,每天如此,所以母雞合理地預測明天仍然如此,直到第一千天時農夫提起它的脖子把它殺了下酒。作者認為在“知識漏斗”的不同階段,從啟發推進到算法往往很困難,因為人們習慣于利用現有的知識,而不習慣探索新的知識。在大多數企業組織中,有三股力量會匯聚起來,推崇可靠性而忽視有效性:堅持先證明在實施構想、排斥偏見、時間限制。
作者并不是要公司接受直覺性思維的隨機性,并完全避免分析性思維。反而,作者認為既不能完全放棄分析思維,也不能沒有直覺思維。答案在于,采納三種思維模式——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設計思維的核心是基于美國哲學家Charles Sanders Peirce提出的Abductive Logic(溯因邏輯),即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ve any?new thought, concept, or idea in advance, all new ideas can be validated only?through the unfolding of future events,這屬于Intuitive Thinking(直覺邏輯),與邏輯思維的Inductive Reasoning(歸納推理)和Deductive Reasoning(演繹推理),完全不同。直覺思維的特點是Validity(有效性),而分析思維的特點是Reliability(可靠性),前者無法事前證明,后者可以基于過去的經驗去證明,所以人們普遍更為接受分析思維,而難以接受直覺思維。作者認為設計思維是分析思維與直覺思維的融合,可使問題的解決方案兼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優點。企業可以通過組織結構、運營流程和文化理念的變革來打造設計思維型組織,進而維系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
以上,設計思維的核心為溯因邏輯,知識漏斗為其的本質內涵,而可靠性偏見則是設計思維發展過程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