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方明老師:【創新腦圖臨摹大賽第五季:摩西腦圖x億圖】番外01篇 送別
1、11月14日武大校長竇賢康歷任,履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黨委書記,百名師生含淚齊唱《再見》送別,當充滿真實情感的歌詞加上簡單的旋律在特定情節中催淚十足。
2、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余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于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3、送別類型有很多種:
有在碼頭載歌載舞(踏歌)送別的。根據對踏歌的詳細說明,我們可以猜測汪倫組織了一堆人載歌載舞的來送別李白。唐代,踏歌一方面在民間更為廣泛地流傳,成為一種重要的群眾自娛性活動。同樣是碼頭送別的,還有這首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有“千里相送” “喝酒送別”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到安西(今新疆庫車),清晨在渭城(陜西咸陽)告別。詩文中提到客舍青青,說明是在客棧(客舍)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設酒告別。那么他們從哪里來到渭城的客棧呢?長安。唐代習俗,親友離別的時候送行者往往陪送一天路程,客棧住下,第二天早晨再正式餞別。從長安到渭城河邊的距離大約 50里,按照古代的路況,坐著馬車走上一天是差不多的。走這么長的距離來相送的真的是依依惜別了。堪稱是“送別千里終須一別”。還有一首類似意思的那就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中寫: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根據作詩的背景時間可以判斷,此詩當作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彼時王昌齡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他的朋友辛漸,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猜測王昌齡應該是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在芙蓉樓這里的客棧住了一晚,當晚一起吃飯喝酒,第二天早上正式告別。
還有親人之間的送別、寫詩送別、等等
4、最有意義的折楊柳送別、詩詞寄深情,現代科技版的折柳--冬奧會閉幕式。
3、我想離別一定是綠色的,代表著下一次的相逢。我們喜歡有儀式感的生活,無關風雅,僅僅是覺得生命除了長度,還需要有一些溫度。哪怕,這種儀式感是為了一場離別。
5、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真正懂得自己,是能把努力用在熱愛的事上;是不慌不忙恰到好處;是對未來有所期待。如果有一天,我路過某個城市,能有人與我這樣依依不舍,我會覺得很欣慰。
6、最后感謝創新腦圖臨摹大賽第五季21天各位學員和老師們的陪伴,期待在下一個轉角再次與大家相遇。@方明園藝